毋需為儲錢戒掉咖啡 做好這兩件事開始累積財富
根據最近CNBC與Momentive合作的調查顯示,有五分之一的千禧一代(1980年-1996年出生)和四分之一的Z世代(1996年後出生)認為要賺到100萬或更多才能覺得富有。過去,很多人會覺得,要減少買咖啡、奢侈品等,從小數目開始儲錢,有助致富。但百萬富翁Ramit Sethi不同意這種講法,他認為節省這些錢也不能實現致富目標,要將目光放長遠,更多關注自己的儲蓄率和有意識的支出計劃,才能更有效實現財富積累。
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我會教你致富》的作者Ramit Sethi説道,如果賺100萬或以上是你的目標,就沒有必要為了達成目標而放棄一些奢侈的消費。他還說道,社會上經常有類似的言論「少喝拿鐵咖啡能儲錢」、「為之後的36萬年儲錢,這樣就能付得起首期」,這些根本就沒有作用。
應專注在「3萬美元問題」 而非「3美元問題」
Sethi説道,當談及如何增長財富這個話題時,大家都會將注意力放在「3美元的問題」上,例如,「我今日應該買少杯咖啡嗎?」或「我可以吃個甜品嗎?」,但事實上,這些問題根本不會令我們的財富有變化。相反,大家應該更多注意「3萬美元的問題」,例如「每個月我都有自動投資嗎?」或「我有談過薪酬嗎?」這些都是價值數萬美元的問題,但大家卻經常講注意力停留在「3美元的問題」上。
Sethi還説道,財富增長是漫長且無聊的過程,與其等待中彩票之外,不如做好兩件事,開始積累財富。
1. 關注自己的儲蓄率
根據Sethi的説法,一個關鍵的「3萬美元問題」是:我的儲蓄率是多少?這是指自己可以為未來預留的金額佔每月收入的百分比。
他還説道,收入的6%與7%都可以相差很遠,甚至能相差數千美元。一開始存款很少也沒有關係,現將自己能存的存下來,例如現在是5%,之後每年增加1%就可以。只要一直堅持,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筆錢就會越來越多。
2.制定一份「有意識的支出計劃」
Sethi説道,每個人應該制定一份有意識的支出計劃,而不是依賴未來預算計劃。預算會令人用更多時間去計算自己花費,而不是用自己的錢去過富足的生活。
可以按照以下幾步來制定自己的「有意識的支出計劃」,既能確保自己的必要支出,也能利用剩餘的錢來享受生活。
1.固定的支出:例如房租、學生貸款等
2.存款:包括應急錢和度假支出
3.投資:例如強積金、保險等
4.「無罪消費」:例如吃大餐、購物等
每個人對於富裕的定義都不同,但最重要的是為實現自己的財富目標制定可行的計劃。摩根大通的數字財富規劃和諮詢主管Sam Palmer説道,個人財富規劃是靈活變動的,隨著人生階段的變化,應該適時調整自己的財務計劃。
責任編輯:梁政琪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欄名 : 理財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