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55%求職者偽造個人簡歷 8大最常見的謊言及原因

個人增值 08:30 2022/12/22

分享:

分享:

個人簡歷是工作的敲門磚,也是僱主了解求職者的第一步。但很多人往往不誠實,據CNBC引述StandOutCV的一份調查稱,事實上,有55%的美國人會在自己的簡歷上講大話,並且數據顯示,今年在Google上搜尋「如何偽造簡歷」的記錄上升48% ,「如何偽造工作推薦信」的搜尋記錄增加52%。

8個最常見的偽造項目比例
大家在個人簡歷上一般偽造哪些項目?以下是8個最常見的偽造項目及在這些項目中講大話的人數比例:
1.之前的工作經歷:55.4%
2.技能:43.1%
3.大學學歷:41%
4.個人信息(年齡、住址及姓名等):39.5%
5.高中細節:39.2%
6.人工:33.6%
7.工作軟件使用技能:33.5%
8.僱主推薦信:21%

什麽人在講大話?
據CNBC引述StandOutCV調查稱,根據行業劃分的話,在個人簡歷中造假最多的是製造業,有72%的員工會造假。有64%的醫護人員和63%的藝術工作者會造假。在性別而言,男士更有可能偽造個人信息,調查顯示,59.9%的男士會在個人簡歷上造假,而女士為50.6%。

為何大家要造假?
促使大家偽造個人信息的原因有很多,據StandOutCV 引用多倫多城市大學(前瑞爾森大學) 2017年的一項研究稱,有的人是為了避免種族歧視而選擇偽造。研究發現,具有印度、巴基斯坦或中國血統的名字比英文名字的求職者獲得工作機會的可能性少28%,即使其他條件都匹配。

第二個最常見的造假項目是大學學歷,據CNBC引述CrimCheck的一項調查稱,他們這樣做的原因是有些人的大學教育程度與工作要求不匹配。同樣,對於很多年輕求職者而言,他們會對自己的工作經驗造假,因為他們往往沒有足夠的經驗去勝任大部分工作。

無論如何,在個人簡歷上造假的行為並不可取,在某些地方,這種行為已經構成犯罪。求職者應該直面自己的經歷和背景,個人簡歷可以造假,但個人表現不能造假。這種行為不但影響個人聲譽,也妨礙公司運作。

事實上,職場上有很多不同層次的崗位,低至在校實習生都有,尋找適合自己位置的職位、努力進取,總會有升職加薪機會,賺錢從來不是一時三刻的事情。

 

責任編輯:梁政琪

=====

【石Sir一周前瞻及異動股】香港交易所、中國食品、蒙牛乳業(立即收看)

想盡早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取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理財加油站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