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保險市場前瞻 善用香港優勢 捉緊疫後發展新機遇
隨著香港疫情越趨穩定,經濟活動逐步恢復,各行各業無不積極探討疫後發展路向。香港保險業界自然亦不例外,除了在過去數年積極革新產品及服務,業界更密切留意粵港澳及大灣區其他城市對康健保障及財富管理方案的需求。
縱然中港兩地仍未通關,惟大灣區居民對購買優質保險產品的需求維持殷切。宏利在去年底至今年初針對來自大灣區9個城市、以往曾到訪香港以及目前擁有或有興趣於未來兩年投保香港保險的內地訪客進行調查,以瞭解他們的保險需求及意向。調查發現在曾投保香港保險的受訪者當中,有高達96%渴望在免隔離通關後6個月内到訪香港,除了希望來港購物及消閒娛樂(84%),不少人亦希望來港投資或使用金融服務(83%),有相當一部分有興趣購買保險產品(70%)。由此可見,香港成熟的保險市場及產品具備良好的優勢和吸引力,能夠滿足大灣區居民對優質醫療保障和財富管理產品的需求。當粵港澳及大灣區各地通關後,相關需求相信會回復並持續增長。
投保產品類別越趨多元
危疾、個人意外、儲蓄及萬用人壽保險產品向來非常受內地訪客歡迎。除了對健康保障需求持續上升,是次調查更發現以往未曾購買過香港產品的受訪者在有意投保的產品類別上更趨多元,分別有近6成受訪者均表示有興趣投保投資相連壽險計劃(58%)以及萬用人壽保險(56%)。這些產品無疑能有助他們計劃實現人生各階段的財務目標,包括為儲備潛在大額醫療開支(64%)、為儲備應急錢未雨綢繆(61%)、為退休生活做好準備(61%)、應付子女教育開支或置業首期(56%)等。
為配偶及子女籌劃保障意欲上升
而有意為配偶及子女投保的趨勢更是持續上升,在曾投保香港保險的受訪者中,有85%表示有意在未來為自己、配偶及子女購買保險。這不但意味著內地訪客的投保意向正逐步改變及提升,同時亦對保險業日後的潛在發展方向提供一些啟示。
財務穩健及良好售後服務成來港投保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產品設計或保障範圍都更多元、針對性亦強外,大灣區居民選擇來港投保時亦會考慮保險公司的雄厚財力以及售後服務質素。是次調查反映,以往未曾購買過香港產品的受訪者表示選擇保險公司時最優先考慮的因素為財務實力(59%)及售後服務質素(58%)。香港特區政府在最新施政報告中倡議多項促進香港保險業界發展的新措施,包括爭取短期內在南沙、前海等成立保險售後服務中心,作為香港與大灣區保險市場互聯互通的重要一步。隨著售後服務中心成立,針對内地客戶的售後服務質素亦會相應提高,令香港及澳門保險業界優勢進一步擴大。
據畢馬威《2019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業調查報告》 顯示,與香港(20.8%)相比,大灣區9個內地城市的保險滲透率仍然偏低(5.5%),足見內地民眾在健康和財務風險方面仍有相當大的保障缺口。作為不少領先跨國保險公司的亞洲業務根據地,香港保險業早已具備豐富經驗和雄厚資本,配合多元化的產品以及利好業界的政策陸續出台,我們有信心通關後香港保險業務將能掌握大灣區新機遇,進一步強化香港作為區内保險樞紐以及「風險管理中心」的地位。
【ET財智Talk】樓市何時止跌回升? 星展丘卓文剖析息口非影響樓價最重要的因素
=====
想盡早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取經
撰文 : 湯嘉麗 宏利香港及澳門首席策略總監兼澳門分公司主管
欄名 : 宏觀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