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升溫超標 各國應決心減排 可持續金融成大會焦點

博客 11:38 2022/11/09

分享:

分享:

第二十七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將於11月6日至18日在埃及舉行,屆時198個國家的代表將濟濟一堂,討論如何應對環球氣候變化。

第一次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乃於1995年在德國柏林舉行。到了1997年,大會表決通過《京都議定書》,所有締約成員國承認全球暖化,並開始計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2015年大會進一步通過《巴黎協定》,正式確立了一個極具意義的目標,就是以工業時代為基準值,把全球升溫限制在攝氏2度以下,最好是能控制在1.5度以下。在198個締約國中,有194個國家均已批准通過《巴黎協定》,只有伊朗、利比亞、也門和厄利垂亞除外。

儘管各國作出了這些承諾,然而外界預計,按照目前的進度,全球氣溫仍將上升2.4度,即超過當初定下的水平,而且目前的碳排放水平更已回復至(甚或高於)疫情大流行之前的水平。

「我們正關上升溫2度的大門」
難怪早前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當前各國的做法,使我們正在「關上」升溫2度的大門,更遑論1.5度了。

上次的COP26大會中,各國提出了《格拉斯哥氣候公約》,到了今年,大會的討論重點有數點,包括發達國家承諾向發展中國家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的氣候融資交付計劃;各國也須重新審視和加強現有的減排計劃是否符合《巴黎協定》的溫度限制目標,並逐步減少對煤炭和化石燃料的補貼。

另外,COP27也會審視各國減排承諾的落實情況,即「國家自主貢獻」。舉例說,中國的「國家自主貢獻」是於2030年達到碳排放峰值、並於2060年實現碳中和。

然而,全球各地目前正面對嚴峻的挑戰,包括通脹居高不下、商品能源價格大幅上漲,甚至是戰爭威脅等,各國可能忙於應付這些挑戰而忽略了氣候變化。因此,我們有必要下定決心,共同努力以緩解氣候暖化的問題。

金融界可出一分力  提供可持續投資產品
今屆大會的討論重點之一,相信是可持續金融,例如怎樣增加應對氣候行動的資金和渠道,以確保其可信力和潛力。這是一個相當現實的問題──如果我們希望改變現行的經濟和社會模式,從以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話,那麼我們便需要善用龐大的財政資源。

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推出的「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GFANZ),便以推動金融業的淨零倡議為宗旨,希望能促進金融業界的減排決心,以支持《巴黎協定》的溫度目標,以及利用各種技術協調及措施來實現淨零未來。

身為業界的一份子,資產管理公司可以出一分力,參與成為「淨零碳排放資產管理公司倡議」的簽署方,並設定公司的減排目標。此外,資產管理公司也可以向投資者提供各類可持續投資產品,為氣候行動作出貢獻。

 

【關於作者】

何忠熙為安聯投資(Allianz Global Investors)可持續發展專員,專責推動亞太區內可持續投資產品的發展和策略, 並負責可持續發展相關的顧問和倡導工作。安聯投資作為一家領先的主動型投資管理公司,管理一系列可持續投資基金,提供多元化的可持續投資策略。

=====

【石Sir一周前瞻及異動股】中遠海運國際、吉利汽車、中國軟件國際

把握ESG機遇,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何忠熙 安聯投資可持續發展專員

欄名 : 安聯ESG投資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