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動越大唔一定係風險越高 認清兩者區別 確立應對手法
金融市場正在經歷歷史上最艱難、最複雜的時段。各種事件的發生令市場不斷經歷大幅波動,包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歐洲能源危機、持續的通貨膨脹及利率上升等,讓投資者們屢受打擊。因為投資者們普遍認為波動等於風險,波動越大,代表投資風險越高。事實上,兩者不能完全相等,波動性最終是否轉化成風險取決於投資的期限及投資者的類型。短期的波動並不能代表投資產品的風險。
波動≠風險 兩者有什麽區別?
波動性表示證券、投資組合或指數價格的向上或向下變化,波動性本身不是壞消息。例如一隻股票波動性非常大,但一直呈現波動上升的趨勢,那麽這種波動就不能稱為風險。晨星的個人理財總監Christine Benz說道,「其實如果不打算出售這項投資,波動性不是一個問題,實際上甚至可以成為一個盟友,可以以低得多的價格購買符合個人財務計劃的額外股票。」
風險的定義則是投資者無法實現財務目標,或由於情況發生變化,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投資目標。
什麽時候波動性會轉化成風險?這個問題取決於投資者的投資類型。對於價值型投資者而言,短期的波動不但不會轉化成風險,反而是一個機會。當股價偏離企業的内在價值時,可以為他們帶來買入或沽出的好機會。所以,價值投資者並不害怕市場大幅波動,正是這樣才能為他們創造機會。
但對於短線投資者或高槓桿投資者而言,市場的大幅波動卻會帶來很大的潛在風險。當市場下跌時,短線投資者可能無法承受短期股價波動帶來的賬面虧損,擔心越跌越多,於是選擇出售沽出,此時賬面的虧損變成實際的虧損,於是此時市場的波動便成為一種風險。對於高槓桿投資者而言,在市場遭遇大幅下跌情況下,很有可能被金融機構追繳保證金,如果補倉資金不足,就會被迫虧本離場。
識別風險 才能有效評估解決方法
對於波動性,首先要明白,波動是不可避免的,只能最大化利用波動來發揮自己的優勢。例如使用平均成本策略有助於確保可以在各種市場情況下購買股票。平均成本策略是指投資者定期定額對投資標的進行投資,以獲得更低的投資成本和更穩定的投資收益。另外,傳統上,跨資產類別和投資風格的多樣化投資可以大大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性。
另一個好的做法是識別真正的風險,即識別自己的財務目標及不能實現這些目標的可能性,投資者需要優先考慮並預測到如果未能實現目標的解決方法。
此外,將部分積蓄以現金形式保存也是一個好的方法,在像當前這樣不穩定的時期,投資組合的現金部分可以補償表現不佳的投資和支付重要的費用或償還債務。流動性還可以讓那些能夠承受的人,利用急劇下跌的機會進入市場,以便以更低的價錢購買資產。
=====
【石Sir一周前瞻及異動股】太古A、招金礦業、中海油田服務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欄名 : 理財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