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內外交困 樓市「減辣」有必要
上月底,差估署公布8月份官方樓價指數按月跌2.26%,創3年半新低;今年首8月整體住宅樓價累計下挫6.5%,市場預期全年將會滑落逾一成,倘若成真,則意味今季起碼仍有3.5%的下跌空間,其對整體經濟及市場投資氣氛的影響便不可以輕視。近來,坊間呼籲政府削減樓市「辣招」的聲音愈來愈大,形勢上似乎也日益迫切,着實有其檢討的必要。
扭轉樓市跌勢不容易 全年料跌1成
綜觀當前客觀環境,無論是外部國際形勢,或是香港內部都存在許多不明朗因素,不利香港樓市。國際地緣政治的美中大國博弈愈演愈烈,全方位對撼碰撞;俄烏戰爭開打逾7個月,陷入糾纏膠着狀態;而歐洲的能源經濟危機削弱需求,直接影響香港對其出口,令香港上半年的外貿陷入倒退,加上本港第五波疫情打擊,失業或開工不足依然普遍,縱使防控措施已大為放寬,經濟逐步重拾活力,但與內地通關未能復常,缺乏北水支援,相信末季也難以追回失地,官方也預警全年經濟將陷入負增長。可以預見,未來香港內外環境仍將十分艱困,要扭轉樓市跌勢似乎不容易。
加息持續 香港今年須追加0.5厘
另方面,樓市向來對息口頗為敏感,美國年初為打擊通脹重啟加息,來得既急且猛,最近三次更連續大手加0.75厘,至今累計加達3厘,牽動了全球資金流竄,進入環球性的加息周期,香港亦難以獨善其身於上月跟隨加息,雖然只加0.125厘,初期對供樓負擔實質影響不大,但其所產生的心理打擊還是不可小覷,況且今輪加息周期可能持續至明年底,估計香港今年還須追加0.25厘至0.5厘,過往的超低息環境也將不復存在。看來,樓市跌勢已成,短期內若無重大利好消息,全年約一成跌幅似乎是免不了。
炒樓近絕跡 部分辣招已名存實亡
值得留意的是,據地產代理的統計,新盤與二手樓表現還是有差別的,可說是一手穩二手弱。反映二手主要屋苑成交的美聯樓價指數,截至10月2日止已連跌16周,創逾4年半新低,16周累計跌約6.58%,而且近期業主減價放盤比例增加,其編訂的信心指數顯示出連挫12周,創逾3年最弱,雖然或多或少與部分急於移民套現的業主有關,但也反映出二手市場積弱情況。不過,反觀一手新盤似乎仍可保持不俗銷情,買家認購往往大幅超額,但不可忽視的是以「筍價」為代價,訂價有時甚至貼近鄰近的二手樓價,搶奪了不少二手客源,而發展商帶頭採取「低價推盤」策略,求量不求價,形成螺旋式循環,將令整體樓市進一步受壓。
房地產業對香港經濟的重要性無容置疑,雖然當前樓市並無崩塌的癥狀,但為令樓市軟着陸,預防性的維穩措施似乎需要適時行動,例如檢討過往為壓抑過熱樓市的多項「辣招」,否則往後可能要倍加費勁才能產生同等效果。事實上,現市炒樓幾乎絕跡,部分辣招已是名存實亡,但若能檢討或撤銷部分辣招將可提振氣氛,例如下調買家印花(BSD)稅到率又或取消額外印花稅(SSD),藉以吸引環球專才及資金來港,而調整雙倍印花稅(DSD)也可為換樓市民提供方便之門,激活市場。或許,今月中的特首《施政報告》將是難得的契機,為維穩樓市及紓解房屋問題提供可行的政策。
=====
【石Sir一周前瞻及異動股】李寧、中石化、中國海外發展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撰文 : 顏偉華 行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欄名 : 投資健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