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原因不買高息股 台灣Blogger︰股息只具「心理上」好處
跌市之下,大家都尋找高股息、回報穩定的股票作避難所,但台灣一個理財部落格的作者就指出,「股息」只是外表包裝得好的東西,是銷售人員用來攻破投資者的術語,真實情況是「領了很多息但財富並沒有增加,甚至還出現縮水。」他列舉了5個不買高股息產品的原因。
1. 股息要繳稅
這是在台灣的制度而言,「股息」需要繳稅,而且要選擇是要跟綜合所得稅一併繳納還是分離課稅,兩者的稅率基礎不同。不過在香港,也有一些股票會有股息稅。香港投資者購買H股時,需要交10%股息稅,例如工行(01398)去年派息每股0.2933元人民幣,不好意思,當你正式收息時,要打9折,還未計滙價的差異(人民幣近來穿7了)。
所以,常常聽人說內銀股股息率9厘、中資電訊股股息率10厘,先等等,這是「含稅」的呢!
2. 股息早就被定價
這名Blogger指出,股息不是憑空掉下來的,公司或基金的股息早已被考慮到其內在價值,同時也被計算進股價中。也就是說,它早就已經被定價。他說,股市是相當有效率的,獲得股息不代表你獲得任何額外的收益。今天配發的股息1元,你一直擁有那1元,而你只是從某個地方減去了它(股價),並在其他地方加上了它(你的證券帳戶)。從本質上講,你是用自己的錢獲得報酬的。
3. 若不用股息再投資 回報會減少
如果你以100元的價格購買了A公司的1股股票,A公司不派息,但它的股價上升了10%至110元,你的回報是10%。
假設你同樣以100元買入B公司的1股股票,而B公司剛剛派發了1元股息,除淨後的股價為99元,派息後,B公司的股價從現在的99元增長了10%至108.9元,如果加上你獲得的1元股息,就等於109.9元,回報為9.9%。
所以,你一定要把股息再投資,否則你的回報率只會比不派息的更低。
4. 高息股有可能不具成長性
該名Blogger指出,一家公司會派息,有可能因為它已過了成長周期,獲利更多也不再進行額外的投資,才會將多餘的利潤反饋回股東。這種做法,只會拉低了公司未來的成長能力。當公司越提高股息,能用來再投資擴大事業版圖的資金就越減少,長期下來,每股盈利的增長率就會降低。
一旦企業持續派發高股息而不再投資或研發,你可能領了一堆股息,但股價的虧損會令你得不償失。
5. 股息只具有「心理上」的好處
他認為高股息乍看之下很有吸引力,但一項研究就發現,投資者愛追逐股息,主要基於2個原因。一是投資者認知到他們無法延遲滿足,並透過股息「現金流」的方式來支付日常生活費用;二是厭惡損失的想法,導致投資者更喜歡獲得股息,而不是藉由沽出股票創造同等的現金流,因為沽出股票會有「虧損」的感覺。
這名台灣的Blogger黃御維是當地一家Fintech公司「阿爾發機器人理財」的經理,他同時經營一個理財部落格。上述5點是他個人的意見,雖不完全適用於香港的股票,但他提出「要看總回報率」也值得香港讀者深思。
最近港股陷入低潮,以致不少股票的股息率都升至雙位數,乍看之下很吸引,其實很易令人墮進陷阱,因為即使派息率高達10%,股票一年的跌幅已可能遠超這個數字。
他提出的第四點「高息股可能不具成長性」也是不少企業家常常強調的,企業應該把資金用於研發或進一步投資、擴大業務,這以外有多餘的資金才用來派息或回購。
不過,這名Blogger的主旨是提醒大家不要單單因高息而買入,而其實派息也不一定是糖衣毒藥,肯派息的企業代表它有足夠的現金流,這個傳統智慧也非完全失效,有時候也可以用來研判一家公司是否「裸泳」。
【石Sir一周前瞻及異動股】中國財險、澳博控股、浙江世寶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欄名 : 知多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