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分析】施羅德投資預期通脹率下降速度緩慢 3大原因上調2023年通脹預測
3月份,七大工業國組織 (G7) 國家的通脹率按年攀升至7%,幾乎所有主要已發展及新興市場經濟體系的整體通脹率均高於央行的目標。施羅德投資資深新興市場經濟師David Rees認為,美國等部分國家通環可能已經見頂,但即使整體通脹回落,至少有3大原因令通脹會在高位橫行,回落速度相對緩慢。
Rees分析三大原因包括:1)中國清零政策對供應鏈的影響、2)商品價格、3)服務業復甦這三個原因。基於這些風險,該行已將今年的環球通脹預測從先前的4.8%上調至6.4%。並相信通脹率下降速度或會較為緩慢。因此,已將2023年的通脹預測從先前的2.8%上調至3.6%。
【美國工資物價螺旋式上漲風險增加:按此】
施羅德:中國防疫對供應鏈影響未完 俄烏戰爭累食物通脹
首先,施羅德認為,中國持續實施新冠病例清零政策,意味著供應鏈瓶頸或會維持一段時間。封鎖措施對4月份的中國經濟造成衝擊,第二季度的經濟產出(國內生產總值)可能較上個季度出現萎縮,
另一方面,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俄羅斯已切斷對波蘭及保加利亞的天然氣供應,並威脅停止向其他歐洲大國供應天然氣。與此同時,歐盟正試圖就新一輪制裁達成協議,其中包括對俄羅斯能源實施禁運,最早可能於今年年底實施,都令能源價格有可能再度攀升。
然而,食品價格或許才是最大的威脅。聯合國糧農組織指數顯示,今年迄今為止,以名義美元計算的食品價格已經上升約20%。肥料市場價格出現顯着衝擊,意味食品成本上漲的風險有可能持續。因為對環球經濟體系而言,俄羅斯及白俄羅斯以往一直是重要的肥料生產國。農業生產週期較長及投入成本上升或可導致食品價格在高位徘徊一段時間。
【美國5月通脹反撲驚嚇市場: 按此】
多國從疫情「復常」 推高人工令通脹持續
對通脹前景的第三項憂慮來自服務業。施羅德表示,由於市場對疫情的憂慮逐漸消退,需求自製成消費品逐步重投服務業的輪動才剛剛開始。
美國方面,服務業產出才剛剛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而隨著需求的回升,產出可能會進一步攀升。
責任編輯:陳玉蓮
美滙、日圓走勢分析,ATFX林銘添為你推介外滙「交叉盤」,即睇【ET財智Talk】
=====
想盡早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取經
欄名 : 知多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