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App 獨家
前往
掃描開啟:

【回歸25周年】1997年vs2022年 打工仔人工中位數升多少?跑贏定跑輸通脹?

17:41 2022/06/27

分享:

分享:

本星期五,香港便正式回歸25周年,回顧過去,香港改變不少,世界也有大轉變。今次我們來回顧打工仔最關心的人工問題,到底1997年打工仔的人工有多少?對比2022年打工仔人工升幅有多少?人工的加幅到底有沒有追上通脹的速度呢?

月薪中位數$9000增至$18000  升勢跑贏通脹?跑輸哪些物價?

過去25年,香港打工仔人工中位數升幅為50%,假設1997年打工仔人工為$5000元,2022年後人工便是1萬元。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1997年「就業人口每月工資」中位數約$9,000,25年後的今天2022年,截至1月至3月最新統計數字,「就業人口每月工資」中位數約$18,000,25年過去累計增幅有50%。

這個人工加幅到底是多或少?當然要與通脹表現比較,才能知道港人人工到底有否「實質增長」。

參考港府綜合消費物價指數(CPI)數據,香港2022年5月綜合物價較1997年底,高出38%。換言之,港人人工的購買力25年間仍有所提升,不過當然並非樣樣使費都比25年前更易負擔。

以港人最關心的樓價指標,回歸前夕樓市最火熱時中原樓價指數為98.39,2003年低位跌至31,到最新數據已升至182.62,25年累升86%,明顯跑贏港人平均人工增幅。

至於貼地的消費如民生食品又如何?

據政府統計處統計,1997年大米的平均零售價為每公斤8.51元,2020年為12.6元,2022年3月最新數字再升至12.9元,可見增長已逾50%,另外,以豬扒及牛腩為例,在25年後已各自飆升了約2.5倍及逾3倍,反映食物通脹比工資更明顯。

責任編輯:陳玉蓮

=====

想盡早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取經

欄名 : 知多啲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