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去處】香港藝術館新展 沉浸式數碼體驗玩轉中西畫
當M+成為貪新鮮的港人文化活動首選,故宮又快開幕,有競爭才有進步,香港藝術館也不敢怠慢,在第五波疫情重開後,增添了6個新展覽,而且加入許多互動元素。當還要在港「困獸鬥」的時候,周末與小朋友在藝術館消磨一整天,絕對無難度。
【挪亞方舟全新綠遊活動 免費農莊導賞 綠色市集工作坊:按此】
走進古人筆下山水
學西畫多過學國畫的香港人,要大家學懂賞析山水畫一點也不容易,因此在4樓的中國書畫廳,便以清代畫家高簡(1635-1713)的一幅《江山不盡圖》,透過多個大型裝置,探討如何欣賞和分析中國山水畫。
當中最吸引的打卡位,一定是集合了《江山不盡圖》、梅清的《黃山》以及黃向堅的《尋親紀歷山水圖冊》的沉浸式數碼體驗,牆上畫作的流動、顏色的變化,都讓觀者能細緻欣賞畫作的一筆一劃,甚至有仿如置身山水之間的感覺。
【石崗豪華Glamping 入住6米巨型星空營每晚1,500元起:按此】
我的自畫像
喜歡西畫多一點,就不要錯過5樓新視閣的「不加思索自畫像」的互動展覽。展覽由新媒體藝術家朱力行創作,當中包括一個大型LED顯示屏、一組可移動的長凳和3部輕觸式顯示屏。
參加者首先對着顯示屏拍照,就會出現分割了的眼睛、鼻子及嘴巴,然後可以從藝術館40件藏品中,挑選不同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組成一幅獨特的自畫像。
「行行重行行」之年輕人角度
別館1樓及地下的「行行重行行」展覽,除了精選藝術館4大館藏--中國文物、中國書畫、外銷藝術、現代及香港藝術中的藝術家作品外,今次還邀請了本地設計師蔡劍虹作為首席藝術家,與7位藝術家,以「行行重行行」為主題,探討「藝術即修行」的概念,透過不同作品呈現當下所經歷的轉變。
其中快40歲的梁子峰的《1982》,藉着訪問同為1982年出生的40位朋友,透過屏幕影像拼湊出一個個對角色身份和人生抉擇的回應。而參觀者亦可透過回答10條Yes or No的問題,然後與被訪者「對話」,從而也反思自己的人生。
如果記得去年在藝術館別館下層那雲朵氫氣球的裝置(林欣傑的《雲圖境像》),是不少人的打卡位,今次則換上了7位藝術家之一--何佩珊的《時。候之間》,現居德國的平面設計師何佩珊,過去10年東奔西跑,候機室漸漸成為了她人生每個章節之間的分隔與轉捩點,無數的時鐘,或許勾起我們昔日在候機室的快樂、匆匆、離愁別緒。
吳冠中以樹寄意
今次在4樓吳冠中藝術廳重點介紹的,看似是一幅不太吸引的速寫作品--《漢柏寫生原稿》,繪於1974年他第一次到訪蘇州的司徒廟。這4棵的千年古柏,相傳是東漢時被雷擊,以致枝幹折斷倒臥地上,但又奇迹生存。乾隆下江南時,更賜名「清、奇、古、怪」。
這漢柏可以說是認識吳冠中藝術一個重要標記,因為隨後的30年,吳冠中一次又一次描繪這漢柏主題,而產生《漢柏》、《清奇古怪》、《甦醒》、《老樹叢林》、《林間風》等作品,由具象到老樹的姿態愈見模糊,當中吳冠中也將自身的經歷、對藝術艱苦的追求,都投射到其中。




香港藝術館新展
「行行重行行」、「想識.賞析中國山水畫」、「吳冠中─速寫生命」、「語外觀內─從語境框架到觀賞本身」、「不加思索自畫像」、「廣州購物誌─18至19世紀外銷藝術」
地址: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香港藝術館
圖片:何小雲、香港藝術館提供
作者:何小雲
責任編輯:李越樺
【原文:香港藝術館新展 沉浸式數碼體驗玩轉中西畫】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欄名 : 消費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