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d最終章│完成推動數碼音樂任務 Apple iPod Touch最終章

博客 18:00 2022/05/13

分享:

分享:

在過去一段時間,不少蘋果公司(Apple Inc.)的粉絲都會好奇,蘋果還會更新iPod Touch的新產品嗎?這個傳聞在過去一兩年特別熾熱,每當蘋果要推出新產品時,iPod Touch的更新渲染圖就會被拿出來炒作,最近一次的炒作,更聲稱iPod的設計會好比iPhone的外型,以全屏幕作主打,成為打機神器。不過,此渲染圖只能停留在「果粉」的幻想中,因為蘋果在本周三(11日),已靜靜地發布了一份新聞稿,為iPod的產品線劃下句號。

為iPhone及iPad鋪路

蘋果香港網站的新聞稿,以「音樂繼續悠揚」副題為「iPod Touch將售完即止」,正式宣布這款曾經帶領數碼音樂大眾化的一代神器,正式走入歷史之中。當然,「果粉」日後仍可透過iPhone、iPad、Mac,以及其他蘋果裝置,繼續收聽數碼音樂內容。只是當年iPod作為蘋果翻身力作之一,不但將蘋果由小眾的Mac機市場,擴展至大眾的音樂愛好者市場,而且還為未來的iPhone及iPad成功鋪路,令蘋果至今仍然以流動便攜的裝置,在科技界呼風喚雨。

串流音樂陪伴成長

不知大家在成長的路上,有沒有iPod陪伴著呢?薑餅人記得首部擁有的iPod,是classic款第五代,為其中一款能夠把相片匯入iPod的設備,當時雖然已進入3G年代,但串流音樂尚未興起,一部80GB容量的iPod,能於上下班沉悶的車程中,提供無盡的娛樂。薑餅人更記得,這部iPod曾陪伴著,兩次由香港來回倫敦的航班,滿載不少回憶,所以至今仍保留著這部iPod。

為Windows開發iTunes

事實上,iPod的出現,也反映著數碼音樂的興起。初代iPod,於2001年10月推出,用意是為了讓用戶,把從iTunes購買的數碼單曲,匯入至一部隨身設備中,把音樂帶著隨身走。iPod、iTunes加上Mac機,也建立了初代蘋果的數碼音樂生態圈。不過,隨著愈來愈多非Mac機的用戶,欲加入iTunes陣營購買音樂,蘋果於2003年,為Windows系統開發了專用的iTunes程式。

2008年銷量逾5000萬部

這個決定,讓蘋果的數碼音樂業務進入高速增長年代。於2004年,iPod的銷量只有440萬部,但到了2005年,便急升至2250萬部,於2006年再倍增至逾4400萬部。iPod除推出傳統版本之外,還加推廉價版本iPod Shuffle及iPod nano,激發市場對iPod產品的需求,亦令更多人成為「果粉」。

於2008年,iPod的銷量達到最高峰的5480萬部,之後蘋果推出了iPhone及iPad等產品,雖然同期亦有iPod Touch在銷售,但iPhone的強勢逐步取代了純音樂播放器iPod的市場地位。於2014年,銷量已降至只有1400多萬部。當然iPhone及iPad的銷路,足以彌補iPod下跌的損失有餘了。

當年兩大方法合法聽歌

想當年,要聽數碼音樂並不容易,若不欲付費,只能上網找音樂檔案。若要合法收聽,一是付費逐首歌曲購買,就像iTunes,另一個方法是買一隻正版CD後,再透過iTunes軟件,把歌曲檔案轉換成數碼檔案,這樣便可把音樂匯入iPod,而且還包括唱片封套及歌名,在當時已是很型格的聽歌方法。

月費任聽串流音樂方便

不過,薑餅人依稀記得,於iPhone在港推出前一兩年,即2006至2007年左右吧,市面上開始推出一個月費任聽的串流音樂服務,香港的MOOV,於2006年推出,台灣的KKBox,亦早一年在當地面世。薑餅人記得,當年的Dopod智能手機,已內置KKBox服務,初試串流音樂服務已「返唔到轉頭」,這也埋下了iTunes及iPod式微的遠因。因為可上網的智能手機,容許用戶邊上網邊串流聽歌,入歌仔已提升為對音質有要求的發燒友玩意了。

雖然iPod已經退出市場,但音樂數碼化已是回不去的潮流。蘋果為數碼音樂開拓的市場,未來還是會持續增長,但重點會由硬件轉移至串流內容上。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薑餅人

欄名 : 電玩透視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