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債券】投資市場大波動下 綠色債券短炒長揸皆穩健
港府上周末公布零售綠色債券初步認購結果,雖未如市場預期般超火熱受追捧,但有1.2倍超購已是不俗成績,除了因銀行及券商大舉推出優惠吸客的助力外,相信也與散戶為資金尋求保值不無關係。今次零售綠色債券反應理想,是純因為其獨特的綠色屬性?與過往港府的iBond或銀債有何分別?而在環球面臨高通脹的加息壓力下,綠色債券又是否值得投資持有嗎?
【近50萬人認購零售綠債 料認購4手或以下全中:按此】
零售綠債認購反應熱烈
其實,政府為推動本港債券市場發展,以及促進氣候環保和提倡企業ESG(環境、社會及管治)責任,分別於2019及2021年先後共4次發行綠債,但對象都是機構投資者,一般散戶無緣參與。不過,今期綠債性質卻是零售,首次直接面對本港普羅市民,原預計金額150億元,但因認購超額,故最終加碼至200億元,看來港府早已是滿懷信心,希望盡可能滿足市場需求。
據政府早前的公佈,今期零售綠債原定於3月初發行,但因疫情而延期至最近才進行認購申請,並於5月19日上市買賣。今次由滙豐牽頭發行及中銀作聯席安排行,但參與接受申購的銀行及證券機構眾多,亦因此爭客十分激烈,紛紛提供開戶優惠,由免佣、轉倉、託管等免手續費,甚至贈送股份及孖展免息等多達十多項減免,可說是優惠空前,加上環球通脹壓力,以及聯儲局提速加息因素干擾,最終獲逾倍超購也是情理之中,申請者能夠人人有份,甚而至少可分4手,也算是皆大歡喜的結果。
【長揸VS短炒? 致富郭家安:首日即沽回報未必較好:按此】
吸引保本抗通脹穩健型散戶認購
綜觀今次零售綠債的發行機制及條款,其實與iBond及銀債相似,認購分配均採用循環派發,並且由港府發行,可說是近乎零風險,回報亦頗為可觀。以派息率計,綠債最低雖提高至定息2.5厘,高於不少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但似乎仍遠較去年發行、以長者為對象的銀債保底3.5厘為低。同樣,當中的浮息部分則仍會與本地通脹掛鈎,以較高者計算派息。由此可見,今次零售綠債仍具備低風險兼保底回報及定期每6個月派息1次的特色。
若撇開銀債相對較高保底及年齡限制,今次零售綠債相信已吸引了一大批以保本抗通脹為目標的穩健型散戶。不過,因今次所籌資金用途,港府會撥入基本工程儲備基金,規定必須投資於與本地公共綠色項目融資或再融資等9大類別,例如再生能源、水及廢水管理、污染預防及管控等。從這層面看,則本港市民投資於綠債,不但是為自己荷包着想,也可為本地環保貢獻一分力,可説是別具意義了。
長綫持有不必擔心短期價格波動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香港內部經濟仍未明朗,國際則受俄烏戰爭等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以及供應鏈和運輸鏈雙重瓶頸衝擊,致使近期大宗商品如能源及糧食等價格持續飆高,美歐主要經濟體率先受衝擊,通脹也節節攀升,相信短期內仍會高居難下。事實上,英美已先後重啟加息,美國在3月份CPl高達8.5%、創下40年新高的窘境下,聯儲局上周宣布加息0.5厘,並於6月開始每月縮表475億美元,雖然主席鮑威爾淡化了未來加息幅度的取態,但利率期貨顯示,聯儲局下月加息0.75厘的機會率達75%,並反映今年內將加息逾2厘,及至年底聯邦基金利率料會高見2.85厘,顯然是進入了新一輪加息周期。
在美國連續兩次加息後,香港主要銀行依然按兵不動,步伐較美國似乎有些滯後,這也並非罕見,不過港息上調也只是時間問題,因為香港實施聯滙制度,港美息差亦不可能太大。因此,在美國加息增速情況下,港息不至於亦步亦趨,最終亦必須相應提升,況且環球能源及糧油價格飛升,香港3月份CPl雖僅是1.7%,但未來相信亦難以獨善其身,難免會呈現輸入性通脹,進而蠶食普羅市民的購買力,令手上資金變相貶值了。由此可見,港府今次推出與通脹掛鈎的零售綠債,不失為市場提供多一項抗通脹的投資渠道,雖然加息壓力來勢洶洶,似乎削弱了今次綠債的吸引力,但防守型散戶也可藉此重配資產,尋求較穩定回報,一定程度上可為手上資金保值。
倘若從宏觀的環球性通脹升溫,美歐加息收水增速,以及港府綠債超低風險、息率保底兼掛鈎通脹特色的角度看,今次本港散戶認購綠債,無論是即抽即沽、短期持有或是揸至3年期滿,可能是當前投資市場大波動下相對的穩健之選,若是長綫持有,則短期的價格震動也就不足為慮了。
【關於作者】
顏偉華是行健資產管理(Zeal Asset Management)CEO,超過20年基金管理行業經驗。行健多年來為歐洲國家主權基金、國際金融機構及本地個人投資者投資中國,亦是全球首批通過「基金互認」政策進入中國內地零售基金市場的三家基金公司之一。行健為聯合國支持的負責任投資原則(PRI)簽約機構,是致力將ESG融入中國投資的先行者之一。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撰文 : 行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顏偉華
欄名 : 投資健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