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觀點】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 人民幣走勢料回軟
去年11月,房地產市場疲弱和疫情反覆衝擊下,我們下調了中國2022年GDP增長至4.7%。3月初又因俄烏衝突和全球能源衝擊,進一步下調預測至4.5%。假設上海將持續封城一個月,而全國其他高風險地區(佔25%GDP)持續嚴格防控措施兩個月,我們預計第二季度經濟增長或被拖累下跌150至200點。
【增長 VS 通脹 經濟前景未明 捕捉機遇要睇實哪些行業?:按此】
內外衝擊下調中國經濟增長
這一低於共識的預測主要是基於3大考慮。首先,由於Omicron的高傳染性和中國老年人疫苗接種率及全國加強針接種率均較低,政府短期內仍需要推行動態清零政策,將對消費及服務業有較大的拖累。
封城措施對經濟的影響亦已迅速浮現。自清明節以來,內地的出行資料較2020年武漢疫情時期還要低10%,3月份財新服務業PMI更降至42,雖然仍好過2年前低位時的26.5。
第二,在今年1月及2月份,房地產投資以外的新開工、銷售、土地購置等各項指標均錄得雙位數跌幅,房地產企業仍持續面對流動性和違約風險等問題。到了3月份,CRIC重點監測的30個城市數據顯示銷售收縮幅度從2月的27%擴大到47%。反映在疫情出行影響下,雖然房貸首付政策在一些城市有所放鬆,整體房地產市場依然相當疲弱。
最後,在內地經濟放緩之際,國際經濟形勢卻在惡化。中國雖與俄烏相隔甚遠,但由於歐洲是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其面臨衰退風險會衝擊中國出口。整體而言,我們預料俄烏衝突會導致中國經濟增長下跌30至50點,但計入政策的支援力度後,我們將下調幅度收窄至20點,即全年增長4.5%。
【消費及航空績優股 邊隻具備續升潛力?:按此】
人民幣強勢有所逆轉
滙率方面,人民幣在過去18個月的強勁勢頭相信會有所逆轉。受惠於中國強勁出口,服務業赤字未有擴大,令經常帳盈餘保持在歷史高位,加上外資持續穩步流入中國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從2020年下半年以來不斷上揚。
然而,自俄烏爆發衝突,整體亞洲市場避險情緒上漲,上述利好因素逐漸減弱。反之,資金減少、中美利差收窄、出口放緩等負面因素相繼浮現,人民幣走勢料將轉弱。
受出口和資本流入放緩拖累
其次,發達國家經歷2年疫情後已逐漸開放旅行簽證。消費需求預料會由貨品轉向服務如出國旅遊,這方面中國較難受益。亞洲其他市場亦逐步恢復生產,中國替代效應會慢慢減弱,料將導致出口收益放緩。
我們預測中國今年的經常帳盈餘將由去年的3,200億美元縮窄至不足2,000億美元,名義出口增速料由去年的30%大幅放緩至今年的8%,外需GDP的貢獻亦會由去年的1.7個百分點減至0.4個百分點,不利人民幣滙率走勢,估計美元兌人民幣於下半年會緩慢上漲至6.5。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撰文 : 常健 巴克萊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欄名 : 宏觀萊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