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增值】炎夏將至易中暑 中醫教急救良方及清暑湯水
清明剛過,穀雨轉眼又到,廿四節氣立夏接踵而來,這又標誌炎夏即將上場。夏日高溫戶外活動,尤其要小心中暑或熱衰竭,究竟兩者有何分別?又有何湯水可預防中暑?
中暑定義為身體不能有效散熱,核心體溫過高,熱衰竭則為熱因由致身體重要臟器供血不足。中暑原因包括外因或內因,外因例如身處潮濕或悶熱環境,身體不能排汗,或汗水悶焗不能蒸發;內在因素如排汗能力低,體表微絲血循環調控不足,皆導致多餘熱量滯留體內,體溫持續高企,擾亂生理代謝功能。
熱衰竭則可因高熱汗出過多,致身體體液顯著流失,血容量下降,大腦或腎臟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故此中暑者體表高溫,皮膚或乾或濕,脈搏強而有力;熱衰竭者皮膚濕冷,脈搏微弱。
若遇中暑情況,應助患者下降體溫,例如移除過多外衣外套,噴灑冷水,並保持環境空氣通暢;熱衰竭者神志不清,應置側臥位,或復元臥式,以防嘔吐後污穢物阻塞氣道,及略將下肢墊高,助充足血液流向大腦。
中醫急救中暑可強刺激十宣及人中溝穴位:施治者可用食拇指握攝患者各手指指尖十宣穴,及用指尖按壓鼻唇的人中溝,人中穴位於人中溝上三分之一與下三分之二段連接處,按壓兩組穴位有醒腦開竅作用。
恢復期湯水以清暑益氣為宜,材料可用花旗參3錢、冬瓜半斤、荷葉半塊、淡竹葉3錢、麥門冬3錢、瘦肉5両、清水5碗煲煮,少許海鹽調味。
(節錄)
【原文:立夏小心暑出沒】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撰文 :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註冊中醫師
欄名 : 知多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