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理財不應單純「講錢」
「趁墟」每宗交易的成交價只有1、2元,但孩子可透過這些實際的買賣、交易經驗,培養正確的金錢觀念,學懂應買則買。
筆者與兩名兒子的理財課是由「趁墟」開始,每2個月會在清晨5時,前往天光墟擺賣。
售賣的雖不是名貴物品,每宗交易的成交價只有1、2元,但孩子可透過這些實際的買賣、交易經驗,培養正確的金錢觀念,學懂應買則買,並為自己用不着的東西尋買家。
我們(從兒子8歲開始)去深水埗天光墟「趁墟」已超過10年,每次也有新的體驗。有一次去到深水埗通州街,下車見到只得3、4個攤擋在擺買,擔心人流少。後來得旁邊的婆婆提醒,才發覺翌日是公眾假期及重陽節,人們要去拜山,之後在擺好了攤擋後,便陸續有人來買東西,男女老幼、外傭,甚至外藉人士都有。
【口不擇言傷人害己 培養子女慎言品德:按此】
我們帶去的東西來自兩個家庭,包括有新的恤衫、家庭用品、廚房用品、裝修工具、電器和電子零件、衫褲鞋等。由於開始秋涼,所以冬天和夏天的衣服也可以拿去賣。
長者買只需1元便買到一件貨品,其他人要貴2、3元。有時有長者會拿出長者咭,我們就會說「不用證明了,隨便揀吧」。記得有一位婆婆買了一條粉紅色的大浴巾,我說很厚和暖,冬天時可以蓋膝蓋,她很開心。
中年人喜歡買電子產品零件,長者就買些小玩意,但有時我們提醒他們買的東西是否合用。例如有伯伯看到CD/DVD想買,但原來他沒有DVD機,那便不要浪費金錢和多一件沒用的東西放在家裏了。
我們不希望自己清了東西,但到了別人的地方但沒用。雖然也有老人家說:「買來玩下啦,貪過癮」,然後展露開心的笑容,我們也開心。
擺完攤,買了3個新鮮出爐的波羅包,1人吃1個,滿足。
【天光墟.之一】
【作者簡介】教育學者,「理財啟苗」聯合創辦人。與香港教育大學研發「4S課程」,把實證為本的研結果轉化為實用的活動供父母及學校使用,促進兒童、青少年及親子理財的發展。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撰文 : 李錦博士
欄名 : 親子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