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不同愛的需要 父母需細心觀察了解
不同孩子有不同愛的需要,細心觀察子女的特性,子女更能感受得到
香港生活節奏快,父母趕上班,孩子趕返學、趕功課、趕課外活動等都夠忙了,但父母仍必須要刻意培養親子關係。
兒子從小開始,晚上會主動說「晚安」,擁抱和親吻才睡覺(到現在也保持),我會在他們差不多進入夢鄉時在耳邊說「爹爹愛你,你都要愛爹爹、媽媽啊!」我們發覺與孩子的關係更鞏固。
【育兒的真諦 別把子女逼得太緊:按此】
我習慣早起,有充裕時間讓親子溝通好一些,每天用數分鐘與兒子慢慢交流,例如問他們今天會有甚麼課堂要上,分享自己工作的點滴等,令關係更提升。
就算兩個兒子在上海上學時,每天早上6時15分出門,乘7時的校車上課,我也會在香港早起,掛過電話跟他們說早晨。我會特意調高聲綫說:「早晨!」,大兒子與小兒子的反應很不一樣。大兒子很平淡回應:「早晨。」我說希望他在學校裏有開心的一天,他的回答是:「唔知喎!」哈哈,真給他氣壞了,就當作是12歲孩子開始進入青少年時期罷!至於小兒子,說同樣的話,他反應會很開心,回應也很爽朗,會說好和謝謝。
睡前擁抱親吻關係更鞏固
無論如何,跟兒子說早晨總是開心。父母先主動,孩子有回應,有溝通就可以了。
主動跟孩子說早晨或晚安,對親子關係很有幫助,能再加上擁抱就更好了,有效的擁抱最好維持約10秒,長遠促進親子關係。
我在這裡分享一本書,書名為《The Five Love Languages of Children》,作者是Gary Chapman及Ross Campbell,有中文版《兒童愛之語》,是很值得閱讀的一本親子書。
作者說不同孩子有不同愛的需要,細心觀察子女的特性,子女更能感受得到。例如:
- 有些孩子對物質需求大一些,所以送禮物給他,他會感到被愛。
- 有些孩子喜歡被稱讚,所以一句讚美的說話可抵萬金。
- 有些孩子喜歡被擁抱,他會感到被愛和幸福。
- 有些最想要與父母共度一個優質的時光,所以需要陪伴。
這本書一共提出了六種愛之語,父母只要細心觀察子女的特性,便可找出開啟愛的鑰匙,用不同的言語、行動來表達愛,子女更能感受得到。
【爸爸的角色‧之七】
【作者簡介】教育學者,「理財啟苗」聯合創辦人。與香港教育大學研發「4S課程」,把實證為本的研究結果轉化為實用的活動供父母及學校使用,促進兒童、青少年及親子理財的發展。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撰文 : 李錦博士
欄名 : 親子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