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大灣區發展宜善用政府資助 初創吸引融資 業務必須有獨特性

個人增值 13:55 2021/12/08

分享:

分享:

對於很多香港年輕人而言,香港目前的就業趨勢集中於金融地產為主,令香港發展空間愈來愈少,會開始萌生創業的念頭,加上政府一直鼓勵年輕人到大灣區發展,到底現時初創企業在大灣區發展申請資金會否複雜困難?投資公司又會如何選擇企業以投放資源呢?

廣東省政協委員、焯能科技投資創始人及合夥人廖永通(Felix)日前出席「飛躍大灣區」國家憲法日青年座談會,分享自身創業經歷和作為投資者的看法。他提到不少初創企業在內地若想獲得創業的首筆資金,現時國家為鼓勵青年到大灣區發展,創立了不少的基金資助支持,分別在省、區政府都有不同類型的基金供企業申請。

青年展拳腳宜善用政府資助

香港亦是大灣區其中一個城市之一,亦有提供基金資助,例如政府旗下青年發展委員會的青年發展基金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等,只要通過各評審階段就可以獲得資助。

以往青年創業或成立初創,想找資金支持,都會尋找創投基金或天使投資者參與作融資安排。不過廖永通指,政府近年加大力度提供創業基金和支援計劃已足夠支援企業,令投資公司逐漸不願承擔融資風險,但仍會監察企業的營運,有機會再洽談更大的融資方案。他補充:「政府某程度上正扮演着投資者的角色,原因是不少的基金支持已可以幫助初創起動和營運上資助,不需要投資者承擔此風險。」

廖永通亦提到國內設有眾創空間(Co-working Place),以深圳為例會提供代辦工商註冊、培訓、創業基金、財稅服務及營業推廣的空間,在這樣各種資源提供下,甚至有地區會提供交通津貼費,鼓勵年輕人到大灣區發展。有見及此,投資者開始淡化融資角色,初創亦開始轉向申請內地政府的創業基金。

天使投資需洞察先機 帶領初創業務成趨勢

廖永通在創業和投資角度上擁有豐富的經驗,他先後在東莞及深圳創業,在創業的過程中,他發現自己對項目的看準度、投機的角度更好,其後更轉型成為一名天使投資者,投資於早期到增長型創新科技公司。

廖永通提醒有意到大灣區發展或創業的人士,要獲得投資者的賞識以融資擴大生意,初創企業發展的業務必須要有其獨特性,以吸引投資者的眼光。「天使投資者的角色是要洞察先機,留意一些未在市場出現且具有發展潛力的業務,例如早期未盛行的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再帶領此類型成為趨勢。」因此,獨特而具潛力的初創,更能吸引天使投資者青睞。
 

點擊圖片放大

 

責任編輯:區祖飛

=====

想盡早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取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知多啲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