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技術創新 善用科技服務社會

博客 14:25 2021/10/21

分享:

分享:

從18世紀60年代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人類社會經歷了從工業時代到資訊和數碼時代的變遷,並在一次次科技浪潮中透過技術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疫情爆發後,科學技術更在全球抗疫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從疫苗及特效藥研發、AI輔助診療,到遙距辦公應用,技術創新日新月異,也在改善人類健康的福祉上發揮更多的作用。

除了醫療健康領域,當今社會發展的很多方面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圍繞經濟、可持續發展、弱勢群體關愛等重大議題,創新科技解決方案正重塑世界格局。展望未來,全社會的技術發展,需要更加公開的基礎科研,開放的創新平台,全球互助協作及科技價值觀的引領。其中,提高科技企業的可持續創新能力和支持青年科學家的成長,尤為重要。

持續創新 冀協助解決社會問題

對科技公司而言,可持續創新能力是保障企業長遠發展的關鍵。若要實現這一目標,科技企業可從三個方向發力,包括激發新思維,令有價值的想法可以隨時隨地產生;將想法落地,實現從想法到行動的躍遷;提升可操作性,將創新應用規模化、並向全社會推廣。

阿里巴巴一直堅持把技術的可持續創新能力作爲最重要的企業能力,並圍繞這三個方面,形成涵蓋技術前台、中台與底層的三級創新引擎。透過以客戶價值為導向的前台,企業可充分知曉客戶需求和行業趨勢,為實踐創新提供方向引導。而中台作為能力中心,則以降低前台的創新成本為目標,讓更多創新得以發生。底層則是實現創新的技術基礎,透過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前瞻技術加速應用落地。

以阿里巴巴為例,從去年起,我們逐步開放開源阿里達摩院最新的一些科技成果,讓創新技術人人可得、可以去解決重大問題。未來,在短臨氣象預報、農業育種、癌症診療等領域,我們也會投入更大的力量去研究。希望和大家一起,讓技術發揮更大價值、去解決重要的社會問題。

支持科技生力軍造福社群

除了提升科技企業的可持續創新能力,對青年科學家提供支持亦可有效推動全社會科技創新與發展。作為科技生力軍,青年科學家們善於駕馭科技,並致力透過科技造福社會。例如,阿里巴巴達摩院的青年工程師們就自發成立了一個「手語翻譯」項目組,希望能夠打造一套手語實時翻譯系統,為聽障人士和健聽人士建立溝通的橋樑。

為大力支持青年科學家的研究工作,達摩院於2018年設立了青橙獎,旨在充分發掘和支援優秀青年學者,並希望透過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推動青年學者在關鍵領域實現重大突破。2020年的獲獎者中,便有科學家專攻智能感知技術與腦科學的交叉融合,啟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研究。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如火如荼,新的研究成果正不斷湧現。然而,無論時代變遷,科技創新的終極目標始終是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只有不斷加強科技企業的可持續創新能力、對青年人給予充分支持,同時增強全球互助協作和溝通,科技發展才能不斷進步,並最終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關於作者】

多角度分析影響全球科技及電商行業的重大趨勢,解構雲端技術及數據智能(Data Intelligence)等新興科技的最新發展,正如何重塑數碼經濟所需的基礎設施,進而改變企業的營商思維及市場生態。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程立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

欄名 : 阿里雲誌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