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買又識Pay Later BNPL如何解救內憂外患信用卡業務

博客 16:30 2021/07/20

分享:

分享:

我諗大家最常用嘅銀行貸款產品應該就係信用卡,如果每個月準時還清結欠,唔單止完全唔需要畀利息,仲可以賺回贈賺里數,仲喺現金流上面多一層彈性,都真係唔錯架。

內憂外患嘅信用卡業務

不過如果一遲還信用卡卡數,利息就會好和味。市面上一般零售消費嘅年息介乎24%至36%不等,當一眾銀行嘅私貸年息都只係個位數字嘅時候,咁信用卡就實在貴得太離譜了。

所以近10年金管局都做咗好多嘢,強制銀行好好教育客人遲還信用卡嘅害處,如果大家攞番10年前嘅信用卡月結單出嚟,應該會發現好多嘢唔同咗,多咗好多警告字眼之餘,背後個計息方法都唔同咗;同時隨住「清卡數」貸款嘅興起,就算客人還唔起卡數,都會好醒目地將結欠搬去「清卡數」貸款,唔會留喺信用卡戶口畀咁貴息喇。

所以喺內憂外患情況下,信用卡業務嘅「利息收入」喺近10年一直都向下跌。大家代入一眾做Card Business嘅Bank Worker們嘅角度諗吓,金管局要好好教育消費者,呢個無可避免,但係明明同一間銀行,生意畀隔籬P-loan Team搶走咗,呢個就實在太令人激心,明明係我出回贈出優惠引誘個人洗大咗個喎,有咩理由啲Interest income反而畀你攞晒呢?我點樣先可以將AR(即係Account receivables)留番喺信用卡,而唔流去P-loan Team呢?

Bank worker們慢慢發現咗佢哋嘅救贖,就係消費分期Spending Instalment喇。

【還Min Pay嘅人少咗?可能只係錯覺……:按此

乜嘢係Spending Instalment?

Spending Instalment咪就係近年成日講嘅BNPL──Buy Now Pay Later咯,呢個絕對唔係咩新概念,以前買電器就已經好流行咁樣玩:用華田銀行信用卡簽帳,一筆過畀就12,000元,亦可以分12個月畀,每期供1,220元,即係每個月畀多20元「手續費」就可以畀得輕鬆喇。

之後呢個概念慢慢發展,你唔一定要用指定銀行嘅信用卡簽帳先可以喺買嘢嗰陣即時分期(so called指定銀行其實即係商戶嘅收卡銀行啦),大家可以先用自己心水嘅信用卡簽帳,之後再喺自己銀行個App度撳幾個制就可以做到分期,都幾方便架。

咁點解話Spending instalment可以將AR留番喺信用卡呢?

好簡單喇,既然𠵱家都做咗分期咯,你就唔會月尾還唔起卡數,亦唔會因為信用卡利息昂貴而走去借其他較平嘅私貸去債冚債啦!而大家每個月嘅「手續費」,對銀行嚟講咪又係「利息」!消費分期其實一樣係一個私人貸款,唯一分別就係呢啲利息收入終於唔會再流咗去私貸部門喇!

同時,消費分期仲促進咗成個消費活動,帶動埋信用卡嘅手續費收入,仲可以令大家唔覺意使大咗,點解咁講呢?呢個就同人嘅「消費心理」好有關係喇。

私人貸款 vs 消費分期你會點揀?,請按【下一頁

 

【文章來源:華田銀行;已獲授權轉載。原題:銀行閑談 (131) — 「消費分期」如何成為信用卡業務的救贖呢?這又和人的「消費心理」有什麼關係呢?】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Wallace Tin

欄名 : 華田銀行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