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糧價居高兼持續波動 警惕糧食危機加劇

博客 15:30 2021/07/05

分享:

分享:

【糧食危機】國際糧價居高兼持續波動 警惕糧食危機加劇

糧食危機,對於未曾經歷過饑荒的年輕一輩港人來說,或許是難以想像,認為是遙不可及的事。不過,聯合國最新警告,糧荒確實正在發生,威脅着全球逾1.5億人的糧食安全!這不但攸關第三世界及許多發展中國家人命存活的重大問題,亦令市場擔憂會阻延環球經濟復甦,為投資市場帶來衝擊,最近農產品價格大波動就是眼前的例證。

農產品期貨價格飆升 糧食危機加劇

香港進口糧油蔬果充裕,日常生活有基本保障,可得溫飽,近年來只在疫情封城突發事件中,出現短暫搶購超市糧食,但亦不至於陷入糧荒,頂多只是局部感受到「糧慌」而已,饑荒或糧食危機似乎與自己沾不上邊。可是,對於敏銳的市場投資者,尤其有涉足農品期貨或農業農貿板塊的,或者會因為「世界糧倉」巴西百年一遇的大旱,國際期貨價格飆升及相關股份連日漲停板而另有一番感受。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計劃署等5月發布的《2021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因缺糧而需緊急救援生命和生計的人數創5年最高,涉及55個國家或地區最少1.5億人經歷糧荒威脅,單是去年就較2019年增加了約2000萬人,而且危機情況自2017年以來一直持續加劇。糧計署指出,報告中顯示的糧食問題僅是冰山一角 !

【期油、現貨金、白銀關鍵位 期貨專家潘志偉同你逐個捉:按此

疫情打擊供應鏈 糧食供不應求

雖然聯合國將去年糧食危機歸因於地區戰爭衝突、新冠疫情衝擊經濟以及極端天氣造成。可悲的是,這些因素在今年卻依然困擾全球。中東地緣政治衝突、難民問題引起的饑餓人道危機依舊;而全球大多數國家仍在疫情中掙扎,變異病毒急速擴散,持續打擊農耕農貿,糧食供應鏈未完全恢復;至於氣候變遷造成的洪澇或大旱更是蹂躪了世界主要糧產國家,令農產量大減。

另方面,基於疫情及糧荒,部分糧產大國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糧食出口,妨礙正常貿易,令市場供應大減,刺激價格飛升,糧食危機進一步惡化。尤有甚者,美歐日施行量寬政策,熱錢亂竄,市場投機者推波助瀾,趁勢大炒,均助長了價格動盪。

事實上,巴西大豆、咖啡及糖是世界最大供應國,而玉米、煙草及熱帶水果均佔據全球三甲。因此,巴西大旱失收對全球產業鏈價格影響重大。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5月份平均為127.1點,攀升至近10年最高水平;同期美國的洲際合約咖啡漲價逾一成;而國際ICE原糖主力合約價,4月以來飆升逾兩成;中國玉米價亦曾衝破歷史新高。這一波的農產品漲價潮,可能會牽一髮動全身,大家不能掉以輕心,往後或帶動正處於向上的通脹進一步升溫,左右聯儲局收水縮表及調升利率步伐,進而影響環球資金流向及投資市場。

【商品大牛市持續?丁Sir看淡農產品前景:按此

糧食零售價飆升 貧困小國難脫貧

可以說,糧價居高且持續大幅波動,對國家經濟發展、消費者行為及長期農業投資將產生影響。無可否認,糧食危機往往發生在嚴重依賴進口的小國,尤其是一些貧窮的非洲國家,因缺乏財政緩衝力,打擊也就立竿見影,影響面較大。富裕經濟體雖同樣面對高企糧價,卻有能力通過財政鼓勵農業提升產能,又或進口補助及出口限制等貿易措施緩解危機,其所受衝擊相對較小。堪憂的是,貧困小國倘若長期處於糧荒,幼小兒童捱餓影響心智及健康,長遠也限制了國家經濟發展進程,形成惡性循環,國家財政及國民均難以脫貧。

另一方面,糧食零售價飆升,對富裕社會的民眾敏感度相對較低,反之對經濟較貧困的消費者,由於收入較低,加上缺乏政府補助,糧價波動將影響其實際可動用的收入,糧食支出佔比也較大,這意味可能改變其消費數量及質量。此外,農品價格長期高企,從中可能受惠的是擁有土地並有議價能力的大戶農民或企業主,這也往往只能在高度發展的西方經濟體中見到,高糧價可提供極大誘因,令大農業主增加種植及機械投入,從而提升產能。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中國已將糧食產量納入宏觀經濟調控目標,預計全年產量最少要達1.3萬億斤,確保糧食供應安全。而在6月中,政府也因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撥出約200億元人民幣,對種糧農民提供一次性補助。另外,政府亦加強引導龍頭企業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由此可見,這一波全球糧食危機及漲價,中國官方嚴陣以待,大家作為投資者亦宜警惕。

 

【關於作者】

顏偉華是行健資產管理(Zeal Asset Management)CEO,超過20年基金管理行業經驗。行健多年來為歐洲國家主權基金、國際金融機構及本地個人投資者投資中國,亦是全球首批通過「基金互認」政策進入中國內地零售基金市場的三家基金公司之一。行健為聯合國支持的負責任投資原則(PRI)簽約機構,是致力將ESG融入中國投資的先行者之一。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顏偉華 行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欄名 : 投資健聞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