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成交耽誤了的ETF
我接觸過不少投資者對ETF有興趣,但卻因為其成交量不高而卻步。我理解投資者主要是擔心ETF成交量不高會難以買入,更擔心就是買入後想沽出時更困難。不過,針對以上擔心,投資者要留意的應該是流通量而並非成交量。
評估ETF不宜單看「表面流通量」
先需要說明,評估ETF流通量的方法與股票並不相同。除了如股票一樣留意在交易所內的「表面流通量」(On-screen liquidity)外,還包括一級市場和場外市場的「隱藏流通量」(Hidden liquidity),以及ETF所持有資產的流通量,即「潛在流通量」(Underlying liquidity)。這篇文章先集中討論一般投資者比較容易接觸到的表面流通量。
評估流通量其實就是想知道市場上有沒有交易對手和足夠貨量與你進行買賣。相信較具投資經驗的讀者都理解,股票或上市產品在一段時間內成交活躍其實並不代表往後日子成交依然活躍,相信有投資於二、三綫股,甚至仙股的投資者會有更深體會。因此成交量並非評估表面流通量的最佳方法。
港上市ETF皆有莊家確保流通量
事實上,表面流通量就是不少投資者口中所說的買賣盤或排隊,正正反映出不同價位分別有多少貨等待進行買賣。如果你有使用付費的股票報價工具,相信都懂得觀察表面流通量。即使看不到買賣盤情況也不用過分擔心ETF表面流通量,因為在港交所上市的所有ETF都會有最少一個莊家,他的責任就是在正常情況下確保ETF有足夠流通量,具體就是在市場掛出買賣盤,準備作為投資者的買賣對手。
【無懼世事變改的被動型ETF,按此】
因此,即使一些成交量不高的ETF,其流通量未必一定比成交活躍的ETF差,投資者不要過分被成交量影響,而忽略了一些值得持有的ETF。
【作者簡介】葉子健負責為日興資產管理於香港及北亞地區拓展ETF業務,目前該公司於香港交易所有兩隻ETF上市。
撰文 : 葉子健 日興資產管理ETF業務發展專員及策略師
欄名 : 健談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