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Pandora全面使用人造鑽石 符合可持續發展更能減碳?
▲ 【ESG】Pandora全面使用人造鑽石 符合可持續發展更能減碳?
環球投資趨勢環境、社會及管治(ESG)促使不少企業以可持續原則發展。珠寶品牌Pandora日前宣布,將不再出售天然的礦產鑽石,改用實驗室生產的人造鑽石。Pandora保證人造鑽石將使用60%以上可再生能源製造,除了更環保以外,在質量與外觀上也與礦產鑽石沒有分別。開採天然鑽石過程是否符合人權標準引起關注,Pandora藉此減少使用與不道德生產方法有關的原材料外,也期望能達至減碳排放的目標。
Pandora表示,日後將只使用實驗室生產的人造鑽石,計劃在英國發布第一批使用實驗室人造鑽石珠寶系列,並在明年推行至其他市場。公司強調,今次決定背後的考慮因素之一是價格,由於實驗室生產的人造鑽石價格約為開採鑽石的三分之一,降低成本將令更多消費者有能力購買鑽石首飾。
【投資響應世界地球日 瑞銀列4大可持續發展投資領域:按此】
血鑽問題困擾珠寶公司
除了是價格的原因,Pandora指使用人造鑽石也是公司邁向可持續發展重要一步。「血鑽」問題一直引起爭議,意指來自戰爭衝突地區,被地方軍事武裝利用以維持作戰費用的鑽石,或開採過程中涉及童工、強迫勞動等不道德的剝削。現時業界普遍透過《金伯利進程國際證書制度》,監管鑽石的進出口貿易,以杯葛非洲血鑽石的非法貿易。
據去年《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的報告發現,大多數珠寶公司均無法向消費者保證,他們所銷售的珠寶不涉及侵犯人權的行為。而報告指出,Pandora及Tiffany&Co.社會責任方面表現較好,其公司的採購政策,明確朝向更道德及更具社會責任的方向而行。
【真漂綠假環保?南韓化粧品牌環保紙瓶竟暗藏膠樽:按此】
開採鑽石碳排放高
在「血鑽」爭議以外,開採過程所涉及的碳排放及環境污染問題,也引起企業及社會的關注。Pandora指,其溫室氣體排放量90%以上是源自於原材料採購,其他來源則是包括珠寶配件、包裝、專門店和運輸。
Pandora於去年1月宣布雄心勃勃的減碳目標,決定使用回收的貴金屬及白銀。由於採礦過程中需要大量能源,根據評估,採購再生銀所產生的碳排放量是開採白銀的三分之一,而回收黃金所排放的碳量大約比開採新黃金少600%。
此外,自2020年起,Pandora在泰國的兩個珠寶加工設施中採用100%可再生電力,直至2025年,公司期望能在整個運營過程中實現碳中和。
據MSCI ESG評級,Pandora自2017年一直維持於最高評級的AAA。受惠美國刺激措拖及強勁綫上銷售,Pandora今年首季收入為45億丹麥克朗,按年增7.9%,經營溢利9.03億丹麥克朗,按年增41.5%,勝預期。
責任編輯:李瑩
=====
緊貼最精準、最快的財經新聞資訊,立即免費下載使用【按此】
欄名 : 綠色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