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廣東深化碳交易試點 積極推動大灣區碳市場
中國務求在2030年前碳達峰,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粵港澳大灣區正率先探索促進碳減排機制,在部分城市已實現「碳達峰」的同時,深化「碳交易」試點,推動大灣區率先實現碳達峰及碳中和。
【碳中和新時代 ESG主題基金一年回報逾193%:按此】
積極推動大灣區碳市場
廣東省政府發布《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綱要提出要加大工業、能源、交通等領域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力度,提高低碳能源消費比重。同時要深化碳交易試點,積極推動形成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廣東省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69億噸,佔全國碳交易試點的38%,累計成交金額34.89億元,佔全國碳交易試點的34%,位居全國第一。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曾提出,要研究設立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今年廣東省的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碳達峰相關工作,特別提出深化「碳交易」試點。廣州期貨交易所近日正式揭牌成立,業內人士估計廣期所首個推出的產品為碳排放權期貨。
【投資響應世界地球日 瑞銀列4大可持續發展投資領域:按此】
碳交易、碳市場是甚麼?
碳交易是《京都議定書》為促進全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採用市場機制,建立的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作為依據的減排量交易。
碳市場的運作原理是在於鼓勵減排成本低的企業超額減排,將其所獲得的剩餘碳配額或溫室氣體減排量,通過交易的方式出售給減排成本高的企業,幫助減排成本高的企業實現減排目標,降低實現目標的減排成本。
責任編輯:李瑩
=====
緊貼最精準、最快的財經新聞資訊,立即免費下載使用【按此】
欄名 : 綠色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