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分布式交易 不經第三方 穩陣過銀行?

博客 12:57 2021/03/15

分享:

分享:

上星期比特幣悶局後,慢慢從兩星期前低位43,000美元逐步攀升,繼而在50,000美元點整固後,終於在3月11日,重上57,000美元。如筆者上期介紹,主要基於供應稀缺。中國宣布內蒙禁止挖礦業務及市場上如美圖等等的香港上市公司也陸陸續續買入比特幣,也是激使比特幣再強的原因。預期本年58,000關口穿破之後可逐步挑戰70,000美元。下方看40,000美元支持位。

今星期講分布式(Decentralized)和中央式(Centralized)交易的分別。

首先,分布式和中央式這兩個名詞都是在互聯網發展過程中演變而產生出來的结購系統。

【比特幣為甚麼愈升愈有?按此

先解釋甚麼是中央式/中心化(Centralized)。在互聯網世界中,傳統儲存數據資料的方式是以中央式的結構去儲存,即是指該些資料是集中儲存在某些個人、公司機構、政府等的數據庫內,而公眾是很難得到這些數據資料。

隨着互聯網普及廣泛被應用後,這些數據在日積月累地記錄下來後,慢慢地型成了一個龐大數據資料庫,而數據資料亦成為了有價值的資源財產,而擁有這些數據資料的個人、公司機構、政府等亦可使用這些數據而進行分析,在商業、行政管理以至政府管治上使用。

至於去中心化,是指運動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的一套分散式資料庫技術方案,在區塊鏈上的使用者們用信任的方式集體建立及維護一個可靠的資料庫。由於這套方案是倚靠大家的認證及信任,不是單靠一個人或一個政府的證實,所以亦被稱之為分布式/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而區塊鏈便是起源於中本聰(Santoshi)在2008年發表在網絡上的比特幣白皮書內的一套技術方案。至今沒有人知道這個中本聰是甚麼人、甚麼國籍,或只是一個電腦系統的名字。

風險還是需要自行評估

那麼讀者可能會想,去中心化和中心化有與我有甚麼關係?要注意,現時大部分的OTC交易所是中心化的,這意味着所有資產包括你的現金和你的比特幣等都儲藏在OTC是交易所中,錢包亦是一樣,上面出現的數字是代表欠你的比特幣和欠你的現金,並未真正過數到你在區塊鏈擁有的戶口下。打個比喻,好像PayMe,其實PayMe就是獅子銀行的顧客互相交易,你欠我、我欠你的紀錄。記住,是記錄調來調去,錢依然在獅子銀行中。假設獅子銀行明天回歸大森林消失了,那你便「阿哩吉諦」,錢和比特幣就「一切如風」地消失。不過獅子銀行和我們相處成個世紀,我們當然不相信它會消失,但是現時OTC百花齊放,在世界沒有監管的交易平台下,讀者便要自己關注一下。當然要一個交易平台突然消失,是機會率很低的事,所以這個風險自己評估。而去中心化的好處,就是即時結算,資產真正落入你的區塊鏈帳戶中,在過程中亦沒有第三者,是直接買家與賣家的對接。明白了嗎?

所以比特星人處理的交易全是去中心化,從來沒有擁有或掂過你的資產和金錢。另外,有問題也可以到Facebook「DAEM Tech得利通」找比特星人。下期再見。

=====

立即選股,參加抽獎,贏取總值超過HK$10萬獎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比特星人 熱愛研究加密貨幣及數字資產的外星人

欄名 : 得利數字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