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台灣】為子女教育移民台灣 港爸轉行經營網店感壓力
▲ 【移民台灣】為子女教育移民台灣 港爸轉行經營網店感壓力
年過40的港爸Sam放棄了自己成立的設計公司,去年8月帶同太太及一對兒女移民台灣。為了子女的教育着想,他最終決定落戶新竹,更在YouTube分享移民的生活點滴,吸引3萬多名粉絲訂閱。
【太空人港爸棄事業移民台灣與妻女團聚 無悔收入大跌9成 換女兒快樂成長:按此】
入讀新竹華德福學校
Sam覺得香港的教育模式不太適合子女,大約兩、三年前就有移民的打算,去年適逢大仔準備升中,驅使他着手物色學校。
他看中華德福教育(Waldorf),沒有功課及測驗考試,着重個人發展,培育創新和分析理解能力。課程沒有課本,反而要學生自己選一個課題,自己研究學習,再結集成書,屬於另類的教育。他決定選擇新竹分校並舉家移民:
在他們成長的時期,很需要父母陪伴左右,所以我接受不到只送仔女出國讀書而跟他們分離,寧願一起離開香港。
子女都很喜歡台灣的學習環境,即使語言不同,亦很快能以地道國語溝通。華德福另類教育,亦令Sam及女兒感到相當震撼。
轉行困難多壓力大
Sam本來在香港自己開公司,主要做一些活動及展覽布景、櫥窗設計及廣告製作等。做了多年見證着行業變遷,以往活動有很大型的裝置,現在愈來愈簡單,甚至已變得數碼化。自己覺得將來發展空間不大,就算要結業離場也不覺得可惜,一心打算去台灣,一切推倒重來。
他們一家人以投資移民方法來到新竹,利用舊制開設網店做網購,主要由太太主理,售賣台灣產品及食品。不過太太本來從事人力資源,從來沒有做生意經驗,因此營運亦不太順利。
有時兩人更因為做生意的事而爭執,Sam更說:
以往兩夫妻在香港工作,各司其職一直相安無事。一旦開始合作做生意,發現原來大家在金錢管理上出現分歧。我做了十多年生意,明白有賺有蝕是正常的道理,不過她眼見着存款變少,努力付出卻得不到回報,覺得很大壓力,更怪責我不上心。
作為70後,Sam與太太都習慣了香港很有規範的生活。來到台灣後,很多事情都可以自由去控制,而且沒有可見的將來,反而產生了一種無形的壓力,令太太無所適從。加上要離開自己的家人、收入不穩定等因素,令她甚至覺得有點後悔。生活還是要過,惟有要時間慢慢適應。
台灣樓宇陷阱多
Sam現時住在新竹市中心,租住一個大約1000呎、3房1廳的單位,租金為28,000台幣(7,800港元)包車位。他們來到台灣時才開始睇樓,發現當地的樓宇質素參差。
我們總共看了6個單位,曾去過一個舊社區睇樓,整個過程完全沒見到一個人,嚇得我們不敢租住。最後選了這個新樓樓盤,比較企理,亦多後生家庭入住,地理位置也方便。
不過其實也不是想像中的好,大樓旁邊有個地盤,有大量嘈音及塵埃,連露台門也不能常開。屋內有不少古怪的設計,廚房只有一個可用的插頭位,水龍頭下的水管,住了不久就開始漏水。入住時屋主贈送傢俬,他卻覺得異味陣陣,發現甲醛超標,令他感到無奈又可笑。
以前在香港有工人幫忙,不過來到台灣,家頭細務都要親力親為。在香港生活時間就是金錢,港人習慣善用寶貴的時間去做其他事情。現在他與太太要親自照顧子女、打掃家居、煮飯洗碗,還要兼顧生意及拍YouTube短片,變相少了很多私人時間。





新竹交通不便需自駕
新竹是全台灣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居民消費力高,有大型商場百貨公司、貴價食材店等,但物價指數比台北稍平。唯一是公共交通仍然不算完善,沒有捷運,巴士班次疏落,出入都要靠駕車代步。Sam都購入了一量二手車代步,卻發現有不少買車陷阱。
很多車前身可能是的士、出租車,而且當地有造車廠,全車噴油也特別便宜,因此可能有化粧車、水浸車等。我自己由香港已開始在網上篩選,做了很多資料搜集才購入。駕駛習慣方面,就要習慣要禮讓在路面上左穿右插的電單車,而且要留意與香港不同的交通規則,基本上也不算太困難,但一定要熟習。
Sam寄語準備移民的香港人,萬事起頭難,一開始經歷天翻地覆的改變最難適應。
作者:張頌婷
責任編輯:馮柏偉
(節錄)
【原文:港爸一家四口移民台灣 生活大變妻子感後悔(收費文章)】
欄名 : 移民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