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港府積極發行綠色債券 乘綠色金融浪潮扭轉「股強債弱」傳統
▲ 【ESG】港府積極發行綠色債券 乘綠色金融浪潮扭轉「股強債弱」傳統
1月底,港府成功發行了25億美元綠色債券,是本港歷來最大規模的綠債交易,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展現出香港綠色和可持續融資市場的深度,進一步擴大了香港作為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國際融資中心的舞台,由此政府及坊間無不寄予厚望,冀藉此趨勢扭轉香港傳統上「股強債弱」現象,這無疑是值得憧憬及期許。
【擴綠色債券規模至2,000億元 擬拓零售版供市民參與:按此】
發行綠債 創多贏局面
近年來,氣候變化及環境污染帶來的威脅日益明顯,成為全球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各地政府聚焦可持續發展,投資者愈來愈重視環保效益項目,掀開ESG潮流,綠色金融亦順勢崛起,大量資金投入綠色建築或潔淨能源等,以推動轉型低碳經濟,可說是達到多贏局面:從綠債發行者角度看,通過外部機構核查及認證,融資成本普遍降低。從投資者層面看,在經濟逆境下,綠債一般抗跌力較強,可平衡投資組合風險。而對於社會來說,提升環保就是助力可持續發展。
據統計,2007年全球綠色債券僅有15億美元,至2019年發行量已高達2,610億美元,12年間增幅逾170倍。氣候債券倡議組織更估計,各國為對抗氣候變化威脅,2030年前全球將需要90萬億美元綠色投資,而中國人民銀行亦預料內地每年需求至少3至4萬億元人民幣的綠色投資,可見綠色金融尚有極大發展空間,中國將成為重要動力來源,香港則應好好把握此契機,藉此突圍,凝聚綠色投資者,構建綠色金融生態圈。
【政府綠色債券是甚麼?投資綠色債券有何渠道?:按此】
港具潛力成國際綠色金融中心
相對於亞洲區內的競爭對手新加坡,香港綠色金融起步遲緩,2015年才發行首筆綠債,幸好後發先至,進展迅速,目前已初具規模,有潛力擔當繼紐約、倫敦之後的國際綠色金融中心。金管局數字顯示,在香港安排及發行的綠色債券,以單年計由2017年的32億美元,急增至2019年的99億美元;而截至2019年底,累計總額已達260億美元,內地機構及企業是最大發行者,佔達七成。由此可見香港綠色市場的深度和廣度,規模亦迅速擴大。
事實上,香港開拓綠色金融具備諸多優勢。眾所周知,亞洲國家碳排放約佔全球一半,中國為求履行《巴黎協議》承諾,提出在206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未來或成為綠債發行及融資強力推手。香港近水樓台,與內地資本市場關係密切,尤其是籌劃中的「債券通」,往後香港當可發揮更大的橋樑作用,推動及協調大灣區企業綠色融資項目。另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金融基建及配套設施完備,全球100大銀行,其中約四分三在港營運業務或設立區域總部,巿場廣度及深度充足,有利於香港更上一層樓,以拓展人民幣綠色金融。
【兼顧社會責任及投資價值 ESG投資風潮勢不可擋:按此】
開創綠色金融機遇 扭轉「股強債弱」傳統
從政策層面來看,近幾年港府推動綠色金融的態度亦頗為積極,2019年推出1,000億港元主權綠色債券計劃,作為市場的強力支持,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政府發行計劃之一。去年的財政預算案亦規劃未來五年發行660億港元綠債路綫圖。為達致綠色金融中心目標,政府各部門亦加以配合。金管局去年底與國際金融公司合作,成立「綠色商業銀行聯盟」。港交所早前也設立可持續及綠色交易所平台「STAGE」,是亞洲首個與環保相關的平台。此外,香港品質保證局亦制定了綠債評核標準,令認證制度化,便利綠債發行。
值得期盼的是,全球有望進入後疫情時代,綠色金融在經濟復甦過程中,將扮演策略性關鍵角色,引導資金流向可持續發展項目。而香港背靠內地,具有得天獨厚金融投資優勢,傳統上「股強債弱」常遭詬病,或可藉此新興的綠色金融開創另一片天,延續香港金融不衰的神話。
【關於作者】
顏偉華是行健資產管理(Zeal Asset Management)CEO,超過20年基金管理行業經驗。行健多年來為歐洲國家主權基金、國際金融機構及本地個人投資者投資中國,亦是全球首批通過「基金互認」政策進入中國內地零售基金市場的三家基金公司之一。行健為聯合國支持的負責任投資原則(PRI)簽約機構,是致力將ESG融入中國投資的先行者之一。
撰文 : 顏偉華 行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欄名 : 投資健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