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規劃】退休時應否一次過提取強積金? 拆解4大退休疑問

博客 13:28 2021/02/17

分享:

分享:

【退休規劃】退休時應否一次過提取強積金? 拆解4大退休疑問

任職私人企業的財務經理的Andy找我討論人生理財大計,事前亦做了不少功夫,準備了很多問題,而部分問題亦值得其他讀者注意。

【27歲提早退休 每月被動收入高達12萬港元有何秘訣?:按此

問:60歲退休時累積了一大筆MPF,是否一定要一次過提取?

答:不用,如不需急用,可繼續保存在MPF個人戶口中,更可透過持有不同基金類別而達到派發收益或長綫增值等目標。

問:如果60歲時將物業套現三至五成用作購買年金,如借貸利息2厘,而年金能夠獲取約4厘收益,這種賺取息差方法是否穩陣呢?

答:理論上可行,現時不少物業按揭是計算借款人還款到75歲,但銀行仍有機會因你已退休而不批核借貸,或是要有其他要求來證明你有足夠還款能力才能借。

問:年金息率受甚麼因素影響?

答:有不同因素。首先是預算收益期有多長。如果是終身收益的話,因年期長及估計平均壽命繼續延長,獲得金額自然較低,市場上有私人年金產品的收益期是10年至20年不等,收益期固定,金額便較高,所以退休資產組合中可多於一隻年金產品,主要考慮是需要的現金流。

第二個考慮因素,是年金的保證收益比重。保證愈高,潛在升值能力便愈低,例如政府提倡的合資格延期年金(QDAP)的好處便是保證收益高及可以運用扣稅增加回報率。

問:目前物業市值650萬元,因為不希望長期欠債,所以想盡早完成供款,預計2024年初便完成按揭。供完樓後的確較安心,但感覺到時有650萬元資產將不能運用,只提供居住需要,又感覺不值及擔心沒有足夠退休生活費,如何是好?

答:明白讀者的矛盾心情,市場亦有不少投資專家教人要「活化」物業,即是加按物業套出資金作其他用途,例如投資及買樓等。Andy亦可以考慮這種做法,好處是能夠幫助讀者即時製造資金作長綫儲蓄用途及提供應急周轉現金,只要將加按金額維持在樓價35%以內便有較好風險控制,加上將還款期延長到25年以上,每月還款額實際亦不會增加,甚至會減少。

詳細的退休規劃安排,請按【上一頁

 

【原文刊於第692期《iMoney》(收費文章)】

【關於作者】
林昶恆(Alvin)在金融服務機構累積了近30年工作經驗,現時是一名獨立專業理財教練(Money Coach),為不同機構提供正向理財教育,講座演說和培訓課程,亦提供個人理財人生咨詢,每年獲邀出席各類活動超過200場。Alvin出版了多本個人理財書籍,《四桶金富足退休指南》已發行到第四版。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林昶恆 香港第一代認可財務策劃師、香港大學輔導學碩士及中文大學金融學碩士

欄名 : 你財策劃師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