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日本】嫁波蘭丈夫移居日本 港媽難適應日小學教育文化

日韓台 19:00 2021/02/07

分享:

分享:

兩個不同國籍的人結合,婚姻生活已需要時間磨合,還要在二人不熟悉的國度生活,加上教養孩子的共識,實是一大挑戰。育有兩子的港媽Ivy直言,儘管和丈夫的育兒理念有分歧,但慶幸對方是一位樂於照顧孩子的父親,意見不同可以慢慢溝通。

在日本定居,難免要入鄉隨俗,闔家來張日式和服照,是常識吧!(被訪者提供)

【港女生熱愛日本文化赴東京進修及工作 分享日本職場禮儀及潛規則:按此

Ivy笑說自己和丈夫Tadeusz認識的過程很平凡,Tadeusz是美籍波蘭人,成年後往日本唸書,跟着在香港的投資銀行工作,他們是在朋友聚會中相遇相知。「那時大家在港工作穩定,很享受拍拖的日子。某天我收到他的通知,說公司要派他到日本工作,要我立即決定是否陪他去。」

事出突然,她完全沒有心理準備,雖說已訂婚盟,但又未到非君不嫁的地步。「我那時的心情都真的十五十六,不過冷靜下來都覺得未嘗不可。我是實際的人嘛!所以在答應他後,立即上網在東京找了幾份工,網上進行面試幾次,最終有3份工作獲最後面試機會,但要待我到東京後親身進行。」

讓丈夫思考如何當父親

那年是2014年中,Ivy帶着「實際與浪漫」各半的心情去到東京,早有日子不如預期的心理準備,但失預算的事情也實在來得太快。「就是我懷孕了。當時已經見好一份工,只好坦白向公司說,對方因而找了些藉口希望我不去做。當下惟有調校心情,計劃做媽媽的一切準備。」她無奈地說。Ivy直言頭半年的日子不易過,日日呆在家,產檢也是自己去。「雖說大學時來過日本交流,但始終長居是另一回事。我的日語能力只是皮毛,加上那時Tadeusz晚晚要應酬,常常凌晨兩、三點才回家。」

大家都知這是日本的職場文化,但明白歸明白,Ivy覺得有需要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立場,正是女方坦白的溝通,除了換來Tadeusz的道歉外,還令他醒悟了自己的責任,思考如何當一個好丈夫、好父親。

Ivy 感謝丈夫樂意照顧兒子,丈夫常說在教孩子上的大方向一致便可,其他培育小節各師各法,互相尊重。(被訪者提供)

【港男移居北海道教滑雪 兼創業開咖啡店闖出新事業:按此

教養孩子大方向要一致

直至大仔出世後,Tadeusz果然履行他的承諾,除了平日上班的日子真的太忙未能幫手外,一到周末假日必定身體力行,肩負家中大小事情。「這確令我心感欣慰,他常說只要夫婦間有愛,孩子是會感受到的。而在教養孩子的大方向上,二人要一致,像要他們做個勇敢、有愛心、有毅力、具自信的人,其他一些育兒小事,便互相尊重,各師各法。」

不過,由於兩人的文化和成長背景有差異,亦會出現意見分歧的問題。其中一個例子是Tadeusz堅持在家的後花園養雞,說要讓孩子知道蛋從哪裏來,取了蛋之後,他們又有蛋吃。Ivy表現當時要說服自己一段好長時間才適應下來。

    點擊圖片放大
    +2

感謝丈夫的體貼和愛

Ivy也曾被丈夫的教養理念弄到啼笑皆非。

有一年我生日,他說要帶我和兩個兒子到一個神秘的地方,我以為是去餐廳吃飯慶祝。怎知他帶我們到田野,並說已租了那塊田,以後每到周末假日,都會帶兩個兒子來種菜種花,而我就可以享受獨處時間,愛怎樣做都得。起初聽了覺得他好傻,但心底是無限感動,因他體會到我日常照顧兒子的辛勞。

她真心感謝丈夫的體貼,所以堅守着作為媽媽的耐性。

還未適應日本學校制度

Ivy不諱言至今仍在慢慢適應日本文化,尤其是在學校培訓小朋友方面,大部分學校對學生的自理能力、獨立信任度都很高。學校由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會要求學生自己行路或搭車上學放學,因此在暑假前,家長要教懂孩子如何由學校返家,或由家上學的路途。

我曾經問過一個日本媽媽,怎樣放心只有6歲的女兒每天行路去車站,搭車上學?她答我女兒有手機可用,而且若她有問題,一定會有人幫她的。我聽完後呆了,正因為我們的成長背景不同,以前阿媽教落要小心陌生人、出面有拐子佬……

正因大兒子快要上小一,她惟有不斷和自己說,只要多訓練好兒子便成。於是現在她會先讓大兒子獨自到家附近的便利店、超市試買東西,到不遠處的郵局寄信。

作者:郭秀芳

責任編輯:李越樺、郭秀芳

 (節錄)

【原文:港媽嫁波蘭丈夫移居日本 文化差異溝通建共識

=======

提升中小企現金流。高達$1,500獎賞!條款細則適用按此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移民點滴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