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規劃】52歲單身漢月入3萬仍透支 8年內可達財務自由嗎?
▲ 【退休規劃】52歲單身漢月入3萬仍透支 8年內可達財務自由嗎?
早日財務自由是不少打工仔奮鬥的目標,但怎樣實踐卻是一大學問,月入3萬元的Paul相約我討論怎樣部署退休計劃,達到60歲財務自由的目標,並了解手上的儲蓄保險單及物業投資,令未來退休生活多一份保障。
【背景】
- 年齡:52歲
- 職業:銷售員
- 家庭:單身
【每月收支】
- 收入:30,000
- 按揭:(10,000)
- 個人支出:(10,000)
- 強積金供款:(1,500)
- 保險保費:(15,000)
- 每月透支:(6,500)
【現有資產】
- 存款:90萬
- 強積金累算權益:30萬
- 海外投資物業:112萬
- 自住物業:380萬
- 未償還按揭:(226萬)
- 總資產:386萬
數年前,Paul原本計劃早日供滿自住物業,每月賺到生活費便足夠,後來因單身緣故,加上沒打算將物業轉讓予他人,故選擇加按在港物業再進行其他投資。現時Paul手上分別持有不同的儲蓄保險單,包括年金、基金及儲蓄壽險等作未來日常開支,惟現時收支狀況不理想,每月透支6,500元,令他大感困擾。
加按物業成最大負擔
除了持有1個本地自住物業外,他還有2個泰國物業並已全數支付,期望日後退休時用作自住。按他所說,曾旅遊泰國時看中物業,原意日後旅遊時可省去住宿費,便自掏60萬元和朋友合資,並擁有一半業權。惟對方商討不果,導致物業現時丟空,且沒有出租。
其後,以個人名義花費52萬元於泰國買入多一個單位,作退休時的自住用途。同時,為儲備留多一些退休資金,他決定購入一份儲蓄壽險,惟這兩大決定均透過兩次加按香港物業而獲取百多萬元的資金,現時樓按226萬佔樓價59%,成為他其一的經濟負擔。
雖然Paul手上持有的一層樓變成三層樓,但我指這沒有增加資產淨值,反而令固定資產比重變高,同一時間加重負債擔子,令日常支出變大。雖有意60歲退休後到泰國生活,並採用以一層自住及一層收租維持生活,但他全資擁有物業現時每月租金2,000元,扣除一般支出包括管理費和稅項後,收益率為3.5%至4%,加上遇上疫情令租客拖欠租,其後更人間蒸發,令物業再次租出時的收益率下降。
【44歲家族生意掌舵人擁千萬資產 冀提早退休兼移民澳洲有咩困難?:按此】
堵塞額外花費的風險
針對Paul現時部署的退休理財計劃,我認為首要一步是堵塞潛在卻難以控制的大額支出風險。現時Paul每月1.5萬元花費在保險保費方面,包括保障需要和儲蓄安排,佔每月平均入息一個較大的比例,他有一份保障額50萬元的人壽保單,但已完成供款,故保險保費支出集中於危疾和醫療保險方面,當中危疾保障有共80萬港元保障額,包括不同時間買入共四張保單,最長供款期到65歲,每月保費約5,000元,另有每月保費700元的自願醫保,還有一份針對癌症、有160萬元保障額的醫療保障,每月保費約400元,但到75歲便會終止。
我不鼓勵他再增加這方面的安排,因為現時保險保障算適當,加上他的年紀不少,再增危疾保障需要大增保費。我建議他可以從目前的儲蓄計劃中撥出部分,作為針對未來醫療保險保費的儲蓄,並就已購買的醫療保險作定期檢討,確保保障足夠。
退休儲備不足怎麼辦?請到【下一頁】
【原文刊於第690期《iMoney》(收費文章)】
撰文 : 林昶恆 香港第一代認可財務策劃師、香港大學輔導學碩士及中文大學金融學碩士
欄名 : 你財策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