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時代「炒股好過返工」引爭議 「力不到不為財」已不合時宜?

博客 18:25 2021/01/22

分享:

分享:

股市大時代「炒股好過返工」引爭議 「力不到不為財」已不合時宜?

北水湧港,港股進入大時代,恒生指數昨(21日)一度突破3萬點大關。市場投資氣氛熾熱,投資港股或美股,均成了不少港人茶餘飯後的話題。網上更出現「炒股好過返工」的爭議。以往前說的「力不到不為財」,是否已不符合現今社會?

【39歲軟件工程師7年來「瞓身」Tesla股票 擁逾1,200萬美元資產宣布退休:按此

炒股好過返工? 心理質素不可缺

疫情期間環球股市大上大落,惟未有嚇退一眾投資者,不少投資者因敢於冒險,而獲得不錯的回報。去年美股出現多隻倍升股,包括:Tesla(美︰TSLA)股價暴漲743.4%,造就不少因投資Tesla而致富的「Teslanaires」的出現。美國有一名工程師更因7年來「瞓身」Tesla股票,持貨已經價值近1,200萬美元(約9,260萬港元)而決定提早退休。

近日再有說港股進入大時代,再度掀起一股投資熱潮,網上亦再引發「炒股好過返工」的爭議。有網民直言:「㩒幾個掣就能賺錢,唔明返工仲有咩意義」,言論間將炒股賺錢描寫得輕而易舉,難免會吸引投資新手想入市嘗鮮,期望可盡早賺錢離開每日營營役役的生活。股市大時代中,投資者沒錯只要押中一隻股份,就能賺取可觀的回報。但股市永不會只升不跌,投資者能因應市況適時地離場止賺,在股市下跌時調整投資部署,也講求智慧及心理質素,也非網民們所吹噓般輕易。

【想辭職全職炒股 日賺2千有冇可能?:按此

渴望炒股賺錢 應反思工作的意義

上一代總說「力不到不為財」,相信總有其原因。有網民於討論區分享自己炒虛擬貨幣賺錢的反思,他提及自己曾因炒虛擬貨幣獲利200萬元,後來更辭職全職炒賣,並愈來愈貪心,牛熊證、細價股及期指均有沾手,惟後來蝕了不少錢。為了收入,他決定重返職場,卻因為價值觀已有偏差,覺得工作收工遠比炒賣少,因而難以投入工作,幾乎隔每1個月就轉一份工,更認為之前炒幣致富的經歷「嚴重影響到成世嘅工作前途」。

這個網民的經驗或能反映為何世界不歌頌不勞而獲的生活,因為人要承認,人的貪念是無窮無盡,天降橫財後,或要警惕自己會否因不知足而未能捉緊財富。

賺錢或許不是工作的唯一原因,但如果覺得返工賺錢毫無意義,就應好好思考現時從事的工作是否為自己志業。不論是工作量與收入不成比、不喜歡所從事的工作,或是工作壓力大,也有可能是厭倦工作的理由。工作只為賺錢也未嘗不可,因為並非每個人都能透過工作獲得滿足感或尋找到工作的意義,但人生在世的時間總要找辦法消耗,工作以外,你總會找到你喜歡做的事。

現今社會有各式各樣賺錢方法,不論是透過努力工作賺錢,或是炒股賺錢,之後如何善用金錢,將財富延續,實現自己的夢想,或貢獻社會,才是最重要的事。

 

【WHY世代-Mocha】
Y世代女仔,用Y世代視角,探索社會、經濟、生活、環保、消費、文化及品味,話你知「我咁睇」,想知「你點睇」。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Mocha

欄名 : WHY世代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