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填寫保險受益人

博客 08:00 2020/11/09

分享:

分享:

近日,一齣電視劇熱播,引來不少討論。劇中男主角的妻子離世後,要求男主角以保險的賠償金作為營運便利店的資金。現實生活中,這些有條件的賠償方式是不是由保險公司負責呢?其實,保險公司並非信託公司或遺產受託人,不會負責處理遺產安排。為了讓讀者更瞭解填寫受益人要注意的事項,本文先向大家介紹幾個關於「投保人」、「受保人」、「受益人」的基本概念:

「投保人」就是保單持有人(Policyholder),有權利根據保單條款行使保單的權益,同時也要承擔保單相關之義務,如繳交保費。一般「投保人」需要年滿18歲。「受保人」(Policy Insured)簡單而言,就是受保單保護的人,可以是投保人本人,也可以是其他人。受益人(Beneficiary)就是在受保人符合理賠條件後,可申請獲得賠償的人。

男女朋友可以成為保險受益人嗎?

投保人及受益人必須對受保項目或受保人擁有「可保權益」。「可保權益」就是指受保人倘不幸去世,會令投保人及受益人帶來的經濟或情感損失。配偶及18歲以下子女均有可保權益,例如王先生離世,便會為王太太帶來經濟損失。一般而言,大多保險公司都不會接受朋友作為受益人,以規避「道德風險」。「道德風險」則是指受益人會因為受保人的不幸而獲得好處,但雙方並不存在可保利益的關係,因此有機會導致蓄意引起的危險事故。

受益人可以不只一人 也可以是慈善機構

投保人為人壽保單安排多位受益人是十分常見的。填寫受益人時,投保人可以訂明每位受益人所佔的受益百分比,而非一個特定數額。以王先生為例,他可以把受益人訂明為:王太太50%、女兒25%、兒子25%。

另一種分配方法,就是訂明第一、第二受益人…… 如此類推,當受保人不幸離世而第一受益人仍然在世,便可以獲得全數賠償;如果第一受益人當時亦已離世,就由第二受益人獲得全數賠償。如果第一受益人比受保人先離世,而保單又沒有第二受益人,身故賠償將會根據保單預設的條款處理,例如視作為受保人的遺產。

另外,愈來愈多人選擇保單捐贈,作慈善用途,遺愛人間。屬公共性質的慈善機構或信託團體,也可以公司名義成為保單指定受益人。

以年金形式賠償

除了一筆過支付身故賠償外,現時也有不少保險公司提供以年金形式支付身故賠償,讓投保人有更高的自由度安排賠償,給予摯愛更貼心的保障,如中銀人壽的「非凡未來終身壽險計劃」便是個好例子。

大家都要適時重新評估保單受益人的安排,特別是在人生出現比較大的變動時,例如結婚、子女出生或指定的受益人離世,遇到這些情況時,便要重新檢視保單受益人的安排,確保財富分配恰當。

免責聲明:本文由中銀人壽編寫,僅供參考之用。中銀人壽已力求資料準確,但不會對因此引致的損失負上責任。如打算在參考本文內容後作出任何決定,請先向專業人士尋求獨立意見。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中銀人壽

欄名 : 保險知多啲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