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疾】乳癌患者年輕化趨勢 患乳癌是否一定要切除乳房?(教你如何自我檢測4個貼士)
▲ 【危疾】乳癌有年輕化趨勢 自我檢測4個貼士 -
乳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乳癌是香港10大癌症之一,以往乳癌確診年齡以60歲以上為主,近年20、30歲的病人亦有出現。縱使乳癌個案數量上升,但治療乳癌方法漸成熟,相應的乳癌治療藥物亦增多,不少乳癌患者治療後都能重獲新生,過正常生活。
臨床腫瘤科專科潘智文醫生指,及早發現和診斷有效提升乳癌治癒率,惟好多人聽到乳癌、癌症都會恐懼,甚至有不少謬誤。
「發現自己乳房有硬塊時難以啟齒,不敢告訴家人和求醫,有少許諱疾忌醫的情況,反而或錯過治療的黃金機會。」
【無綫前監製錢國偉患胰臟癌病逝 患胰臟癌6大徵狀:按此】
患乳癌一定要局部切除?醫生拆解迷思
傳統印象覺得患乳癌,就要把整個乳房「一刀切」免留後患,外科專科醫生黃德敏指可因應腫瘤大細、病人狀況來決定可否做局部切除。術後需連同電療一併做,以鞏固療效、減低復發風險。
但到底是否人人都可做局部切除,做之前應考慮甚麼因素?黃醫生解釋:
「如乳房不只一個位置有腫瘤、腫瘤位置好散,或病人本身患有硬皮症,皮膚受少少刺激就易敏感和硬化,一電就受太大影響的話,就不適合做電療。」
除此之外,若病人曾於該位置做過電療,不論為乳癌復發者,抑或其他癌症病人,都不建議再做電療。「因每個身體部分,都有能承受電療的最大限額。」
如病人腫瘤太大,但又不希望切除整個乳房,可找腫瘤科醫生做諮詢,一般可做手術前化療,利用化療藥將腫瘤縮細,盼做到局部切除。
副作用可靠藥物紓緩 病人可過正常生活
潘智文醫生指,現時治療乳癌的藥物推陳出新,治療方案亦可個人化,希望病人於治療期間亦可過正常生活。
「好多女士一聽到乳癌就情緒波動、好驚,因為不熟悉、覺得前景不明朗。現時好多藥物都可對症下藥,亦有減輕副作用的藥物,病人的副作用多屬中度至輕微,毋須太恐懼。」
【比較終身危疾保險 邊份持續癌症治療保障最全面?:按此】
4個自我檢測小貼士
1.每月定期自我檢查。
2.用手觸摸全個乳房,乳頭對下、腋下淋巴位置都要摸,檢查會否有硬塊。最好於經期後才摸,因經期前乳房會有少少腫脹,或會凹凹凸凸、有少許痛楚。
3.每年做一次婦科檢查,懷孕期間可於產前檢查時一併檢查乳房。
4.年過40歲,或有乳癌家族史的女士,最好每兩年照一次乳房X光和超聲波。
一旦不幸患上嚴重疾病,醫療費用往往讓患者或家人大失預算,隨着社會對保險產品的認識增加,不少人都會買保險為自己及家人提供保障。考慮購買危疾保險或醫療保險時,應留意保險的條款,了解保險所提供的保障是否足夠,包括受保疾病及保障額等。
【女性專屬保險知多啲:按此】
作者:吳霆俊
責任編輯:周美好、李越樺、李瑩
欄名 : 危疾知多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