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有健康身體 醫療危疾保險宜早準備

博客 08:00 2020/10/29

分享:

分享:

香港精算學會最近發布的2018年香港保險受保人死亡率報告,概述了2010年至2017年間本港人壽保險受保人的死因數據,並與2001年的數字比較。報告發現香港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延長了,相比1991至2000年,男性的平均預期壽命由78.6歲上升至82.5歲,而女性則由83.6歲上升至86.8歲。

男性壽命上升至82.5歲 女性86.8歲

另一個重要發現是,癌症有年輕化的趨勢。25歲以下死於癌症的比率有顯著升幅,男性由15%上升至22%,女性則由15%增至24%。報告數字顯示,25至45歲的男性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比例從8%上升至12%。

這些數字反映了什麼呢?香港人愈來愈長壽,可能是因為醫學發達或是大家健康管理意識的提高;但同時,我們看到愈來愈多年輕人死於癌症和其他心血管疾病。以前,長壽是一種祝福,人們在農曆新年時都會祝福別人「長命百歲」,今天來看,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長壽可能會變成負擔。

因此,無論多少歲,有健康的身體才最重要,才能享受人生每個階段。健康管理固然是不可或缺的,要有均衡的飲食和足夠的運動,作息定時,保持強壯的體魄。可是,世事往往難料,疾病難以預料,即使平時身體健康的年輕人,也有機會患病,甚至患上危疾。

及早買醫保 減輕額外負擔

故此,為保障醫療需要,及早購買合適的醫療保險相信是減輕額外負擔的其中一種方法。醫療保險有不同的種類,可分為住院醫療、危疾、住院現金等,適合不同人的需要。

醫療科技進步,愈早發現病患,治癒機會愈高。一般而言,住院醫療保險涵蓋大部份住院治療的相關開支,如病房及膳食費、醫生巡房費、手術費等,以實報實銷形式賠償。每一個保障項目大多設有賠償上限,超出限額的費用則由投保人自付。

至於危疾保險的主要作用,是當受保人首次被確診患上嚴重疾病時,保險公司會按照保單條款及投保金額,一筆過發放賠款,幫助受保人應付昂貴的醫療費或生活開支。換句話說,賠款不屬於實報實銷形式,性質與醫療保險不同。

「進可攻、退可守」效果

以中銀人壽的「守護未來終身壽險計劃」為例,計劃針對性保障五種嚴重疾病及狀況(註1),包括癌症、心臟疾病、中風和腎衰竭,以及因意外或疾病導致生命危險,並須入住深切治療部至少連續120小時的醫療狀況,幫助患者及其家人應付龐大及長期醫療費用帶來的財政負擔。即使索取嚴重疾病及狀況賠償後,本計劃之保單仍會繼續維持生效,保單價值亦將維持不變,為受保人提供終身人壽保障,讓財富繼續增值,達到「進可攻、退可守」的效果。

住院醫療和危疾保險計劃愈趨多元化,而保障範圍及有關條款也變得相對複雜。一般來說,趁年輕或身體未有大病前購買醫療保險,保費會相對便宜,當然也要視乎保障額和個人情況而定。市民投保前,首先應考慮自己的需要及保費負擔能力等因素,還要向保險公司提供完整和正確的病歷資料。如有疑問,應向保險公司或保險仲介人作出諮詢,詳細瞭解保單條款,務求選擇最合適的保障計劃。

(註1)有關受保嚴重疾病及狀況的詳情、條款及細則、除外事項及賠償條件,請參閲守護未來終身壽險計劃之產品小冊子。

【免責聲明:本文由中銀人壽編寫,僅供參考之用。中銀人壽已力求資料準確,但不會對或會因此而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上責任。任何人如打算在參考本文內容後作出任何投保決定,敬請先向專業人士尋求獨立意見。】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中銀人壽

欄名 : 保險知多啲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