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男醫護月入6萬元 婚前置業應如何計劃?
今期讀者Mark現時與父母同住,正考慮是否要買樓。置業的最主要原因是打算在未來2至3年內結婚,而太太不能接受和父母一起住,又不喜歡租樓,因感覺沒有歸屬感,更認為租樓只為別人供樓,所以買樓已變成了他們結婚前必須完成的事。
Alvin認為,既然買樓和婚姻大事是捆綁式計劃,根本不是考慮應否買樓,而是考慮甚麼時候買,預算又會是多少。Mark對此有初步的想法,目標是大概500多平方呎的二手物業,價錢介乎800萬元至1,000萬元的單位。假如他向銀行借貸八成樓按,分30年償還,首期需要約160萬至200萬元。
他目前流動現金加上投資資產,不包括最早60歲才能提取的強積金,有約182萬元。按現有的資金來看,他有能力支付1,000萬元或以下價值的單位的首期,但是否有能力供樓亦要考慮。
【結婚後極端AA制 夫妻水電房租三餐分開計 終離婚收場 :按此】
置業需先與另一半商討
每月按揭還款方面,以盈餘27,900元為上限還款額,以30年還款期及年息2%計算,銀行可借出金額約為756萬元,所以樓價在840萬元或以下的話,現時的每月盈餘都能夠應付。從數字上分析,只要Mark的要求不多,財政上首期和每月供款都能勉強應付。
不過,Alvin與Mark進一步商討時,才發現他原來還未和另一半商討結婚及置業計劃,而這兩項都是很重要的家庭決策,需要經過雙方討論及達成共識。Alvin提醒,不論為個人或是家庭做決定,都要審慎考慮後果。不應該認為有一層樓便代表完成了其他人生目標的想法,亦不能夠忽略對方的感受。所以Alvin為Mark定下四大理財需要:第一項是決定中、短期計劃,包括結婚和置業的安排,以及已討論的資金及分工問題。
【29歲青年計劃結婚 有公司醫保需另購醫保嗎?:按此】
預先安排足夠保險保障
第二項是檢討現時保險保障。Mark每月有1萬元為父母生活費,父母年過60,相信仍然有20多年以上需要他照顧。經了解後這開支不能減少,惟萬一他有任何意外或疾病而早逝,父母便會失去財政支援,所以他最基本要有一份人壽保障,應付父母未來20多年的潛在生活費。
以每月1萬元計算,未計通脹,25年便需要有300萬元保障,而目前Mark只有20萬元人壽保障,所以需要盡快購買。另外,他將來會置業、結婚及組織自己家庭,相信支出一定會「一闊三大」,所以現時要考慮額外增加的人壽保障,可以考慮定期壽險,最低保費下享最大保障。到將來組織自己家庭後,責任增加,到時需要再購買更大的人壽保障。
其餘兩大理財需要,請到【下一頁】
【原文刊於第678期《iMoney》(收費文章)】
撰文 : 林昶恆 香港第一代認可財務策劃師、香港大學輔導學碩士及中文大學金融學碩士
欄名 : 你財策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