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發展日趨成熟 4招助港青跨境創業

個人增值 14:00 2020/09/19

分享:

分享:

大灣區發展日趨成熟 4招助港青跨境創業

在香港創業,有限的市場空間經常是創業者面對的一大難題。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日趨成熟,更多香港年輕人積極到內地尋覓發展機會。不過,長遠而言,要持續吸引更多年輕人到大灣區發展,香港與內地需要發展更深入的互認機制,藉着更緊密的合作,促進人才、資本、資訊、技術等創新要素跨境流動,為大灣區的發展提供更多動力,而筆者亦有幾點建議。

【延伸閱讀】【提升競爭力】計劃移民外闖 進修這些課程可增強競爭力

一、加強孵化加速器載體建設

粵港澳三地政府應推動聯合共建大灣區科技創新合作區及產業協同創新平台,正在建設中位於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便是一例。

就現時而言,三地可設立載體互認機制,例如香港數碼港及香港科技園均是由香港政府撥款營運的孵化加速器,園區內的公司和項目已經審查並達指定水準,加上園內創科人才聚,適合作為互認機制的試點。透過與大灣區其他知名加速器建立互認機制,香港園區的優秀項目和人才便可經免考核通道落戶。

同樣道理,香港園區也可成為國內創新企業「走出去」的跳板,互補優勢。

二、加強粵港澳三地資金配對

粵港澳三地可建設統一融資平台,簡化三地因法規差異而造成的複雜融資程序。除了支持發展現時的金融科技產業外,三地政府更可利用香港、深圳等資本市場和金融服務的優勢,共建多元化、國際化、跨區域的融資生態,並發展直接融資通道,例如建設區域股權交易市場,將粵港澳三地融合成為大灣區高新技術產業融資中心。

此外,由於人民幣仍未實現自由兌換,部分國外手持美元的投資者如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因將來退出投資項目後撤回資金不易,便降低對國內初創項目的興趣。筆者建議內地政府放寬此等限制,設立針對這類資金的退出機制,從而吸引美元資金為優秀的初創項目進行融資。

【延伸閱讀】【Brian Cha廣告】Brian Cha(車志健)網上推銷課程惹爭議 激勵課程能否增加賺錢能力?

三、設立專利和知識產權的跨境互認機制

跨境互認機制可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與合作,完善知識產權交易平台建設。香港數碼港及香港科技園可發展成國家版權創新發展基地,發揮香港在知識產權保護及專業服務方面的優勢。長遠而言,大灣區應建立知識產權資訊交換機制和資訊共用平台,促進知識產權的合理有效流通,並以作為全國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為目標。

四、加強對港澳青年人才在大灣區創業就業的支持

現時有意落戶的港澳人士,需要就個別服務親自到不同城市的相關部門辦理。筆者建議設立一站式落戶支持中心,以一個地點辦理大灣區各地政府的相關行政手續,例如學歷認證,開設社保帳號,安排住屋及子女教育等。

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青年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三地政府也一直積極推動灣區發展。隨着愈來愈多便利港人在內地工作的措施出台,筆者冀望三地產業合作愈來愈緊密,粵港澳大灣區將會成為香港年輕人發展事業的新天地。

【原文:大灣區潛力大 4招挺港青創業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盧文聰 數碼港創業學會副會長

欄名 : 創業idea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