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學堂】股票群組伏味濃 4個方法保護自己免墜騙網
▲ 【理財學堂】股票群組伏味濃 4個方法保護自己免墜騙網
社交媒體及即時通訊群組,近來湧現了一大比被俗稱為「股票谷」的群組,邀請對股票投資有興趣的用戶加入,有說這些群組(下稱「股票投資群組」)大部分都是騙局,更有用戶因而投資失利損失慘重。
到底這些「股票投資群組」是如何運作?用戶有何方法自保?
這些「股票投資群組」如何運作?
大部分都會藉「微信女」(背後可能是男性)透過不同途徑例如社交媒體,招攬股民進入她們的WhatsApp、Telegram或者WeChat群組,然後從中挑選喜歡聽貼士的股民,再獨立聊天。
用戶(受害人)進入群組後,會有自稱「老師」或「助理」的人私下聯絡,了解他們現有持倉、投資金額、投入程度等信息,受害人亦只能透過私下信息向騙徒發問或提出質疑。
起初,群主會向用戶(受害人)推介一些較大型的股票,令他們獲利,搏取他們的信任。
其後,會再推介個別細價股,在受害人大額買入後「散貨」,導致股價暴跌,令他們蒙受巨額損失,而群組亦隨之解散,令受害人難以追究。
如何識別細價股陷阱?
要識別這類高危莊家股,可留意以下特徵:
- 1.小型股/創仔為主,股價一直低迷;
- 2.平均每日成交疏落,約幾百萬;
- 3.原因不明地突然抽升創歷史新高;
- 4.股權高度集中,貨源歸邊。
若不幸受騙 可追究法律責任嗎?
早前,有政黨提出促請有關當局正視「股票投資群組」騙局的問題,並指這些「股票投資群組」可能涉及觸犯兩方面法例:
1.以人為因素操縱股價,令股價上漲或下跌,涉及製造虛假交易,有機會違反香港法例第571章 《證券及期貨條例》;
2.發佈虛假消息或牽涉股價的真假敏感資料,包括假扮知名人士、冒充傳統媒體等,均屬詐騙行為,其他同夥均涉及串謀詐騙等罪名。
欄名 : 理財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