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達通日日賞的終結 又關虛擬銀行同恒生Enjoy卡咩事?

博客 13:17 2020/07/21

分享:

分享:

八達通日日賞的終結 又關虛擬銀行同恒生Enjoy卡咩事?

在今年5月底,八達通公司宣布將在9月1日全面終止運行了近15年的「八達通日日賞」。

說起「八達通日日賞」,可能大家只想起2010年爆出的出售客戶資料風波,儘管當時風波鬧得很大,其後合作商戶一路減少,但一直繼續運作,到了今天仍然有全綫惠康系超市為其背書。

「八達通日日賞」之於惠康的地位,就如「易賞錢」之於百佳一樣重要,差別只是前者由始至終都是不同公司,而後者則是同一個老闆。

那麼為甚麼「八達通日日賞」在這無風無浪的日子中黯淡離場呢?這又跟恒生Enjoy卡有甚麼關係呢?這便要從「八達通日日賞」的盈利模式和惠康系超市的部署談起。

【延伸閱讀】渣打同Trip.com合作推優惠 與虛擬銀行有關?

「八達通日日賞」的盈利模式

要說「日日賞」之前,一定要先說一下「八達通」。大家都知道,每當大家用八達通消費的時候,八達通是會向商戶收取手續費的,這也是八達通公司的主要財政收入。

這種收費模式就跟信用卡消費差不多,而商戶選擇用八達通的誘因,除了因為交易速度較快以外(比現金還要快),八達通的手續費亦較信用卡低廉,但信用卡卻靠着較大額的消費和豐厚的客戶回贈仍然穩佔市場。

那麼「八達通日日賞」就等於是信用卡的客戶回贈,是用來攏絡客戶的工具嗎?非也,因為你不一定要用「八達通」消費才能賺「日日賞」的。

無論你以八達通、現金、信用卡或任何參與商戶接受的方式付款,都可以賺取日日賞$。

那麼「日日賞」之於「八達通」,就跟「客戶回贈」之於「信用卡」完全不一樣了,「日日賞」的企圖完全不是為了鞏固「八達通」在支付端的地位。

就算大家用信用卡消費,只要願意掏出八達通,八達通就回贈0.5%,八達通公司是傻的嗎,為甚麼要搞「日日賞」來瘋狂派錢呢?

看到這裏,我想大家應該會明白2010年所謂「出售客戶資料」事件是甚麼一回事了,這根本不是一場意外。由此至終那0.5%「日日賞」回贈是個過路錢,讓八達通公司買下大家的消費數據,然後再作整理及出售給第三方使用,盈利模式一直只有一個,這就是我想到八達通公司要不斷派錢的唯一原因了。

【延伸閱讀】逢星期四購物滿$500享95折 Citi HKTVmall信用卡值得申請嗎?

「客戶資料」變現空間多

那大家會問2010年八達通不是簽了「悔過書」不再出售客戶資料了嗎?我不在八達通公司做,可是我能說「個人資料」是沒有出售了,但還是有很多方法把「客戶資料」變現的。

首先大家要明白「個人資料」是甚麼一回事。最近八達通也利用自家的數據,協助過香港大學進行遏止新冠毒病傳播的項目,八達通的新聞稿是這樣寫的:

提供予港大醫學院的相關資料,只包括聚合用量數據,當中不能確定及不包含任何個別人士的身份,例如姓名、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電郵地址,卡識別碼或八達通號碼,或個別八達通的使用數據,亦不涉及任何《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中有關《個人資料》的定義。

八達通亦於提供相關資料之前曾諮詢個人資料私隱專員,而個人資料私隱專員認為如果不涉及《個人資料(私隱)條例》所指的個人資料,則《保障個人資料原則》將不適用。披露的資料亦符合《八達通發卡條款》。

簡單而言,如果數據「不能確定」及「不包含」任何個別人士的身份,這便不屬於「個人資料」了,例如銀行公布自家客戶群的年齡比例、或某年齡群的人在銀行的平均存款,這統統都很難定義為「個人資料」,因為大家不能透過這些數據,去「確定」與任何一個人相關的一些資料。

理論講完,那可以怎麼變現?簡單,例如惠康想了解在某家屋邨超市周末購物的顧客平日在哪裡上班、上班時間和下班時間,它可以要求八達通公司以周末在這家超市消費的八達通記錄為中心,追綜這群客戶平日的作息,再以「綜合分析」的形式交回惠康。

這不犯規嗎?雖然我不是私隱專員,也不在惠康和八達通工作,但我可以跟大家說,有些銀行已經有類似操作了,真的不犯規。

不犯規的原因很簡單,惠康沒有把任何「個人資料」交給八達通(惠康連這個客戶是男是女都不知道),八達通也沒有把任何「個人資料」交給惠康(裏面也沒有任何能確定/包含任何個別人士身份的資料,最多是哪一區上班比較多),它們最多是「非個人資料」的交換。

假如現在有某家護膚品牌考慮擴充分店,在選擇商場時,拿了商場的客戶普查數據,查看商場客群的收入、性別及年齡分布作參考,大家也同意這不犯規吧!

原因是甚麼呢?因為你沒辦法透過這堆分據去「確定」任何一個人的任何資料!

【延伸閱讀】信用卡網上簽賬回贈5%好着數?記住留意細節位

「日日賞」的終結,可能是因為再沒有人買單了

說了一大堆私隱條例,只想說明2010年至今經過了10年,「日日賞」還在,唯一原因是因為它還在賺錢,所以它還在天天派錢呢。

那麼為甚麼要在這風平浪靜的日子黯然離場呢?我的猜想是既然系統、人手、消費者、商譽都在,實在沒理由要殺死一隻會生蛋的雞(哪怕那顆蛋有多大),唯一可能的原因就是再沒有人買單了。

現時會為「日日賞」買單的人只剩下一個,就是一眾惠康系超市:惠康超級市場、Market Place by Jasons、Market Place、3hreesixty及Jasons Ichiba這幾家,它們不需要數據分析服務嗎?非也,恐怕是因為有更好的選擇了。

惠康的老闆是牛奶公司(Dairy Farm),牛奶公司的老闆是怡和(Jardine Matheson)。怡和是老牌英資,但哪又如何呢?銀行閑談談的當然是銀行,Remind大家一下最近的虛擬銀行戰。

大家可能會說,怡和一直都跟恒生關係密切,整張恒生Enjoy卡根本是圍着怡和來轉的,現在最多是換了家銀行,那又如何?

這裏有差,怡和和恒生是戰略合作關係,互為利用,各取所需,關係上就跟惠康和八達通差不多。

不過,去年中銀香港、京東數字科技與怡和集團宣布合資組成Livi VB Limited,並獲得由香港金融管理局頒發的虛擬銀行牌照。因此,現在怡和和中銀就不單是戰略合作關係,而是共組一個跨零售(怡和)、金融(中銀)、網絡營銷(京東)的企業,儘管現在Livi出閘大脫腳,但總有出台的一天,未來惠康的走向,必定會是透過中銀和京東的網絡,重新製造另一個「Livi日日賞」,進行跨行業資料收集,發掘價值,再從多處變現。

一山不能藏二虎,那既然「八達通日日賞」的最後一個買家也不再買單,那要離場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吧。

【延伸閱讀】網購信用卡主打高回贈?小心呢啲中伏位

今日日日賞 明日Enjoy卡

說到這裏,大家應該會想到Enjoy卡的未來。Enjoy卡最大的賣點,一直都是每月3號、13號、23號惠康95折和8號、18號7-11 95折,Enjoy卡可說是師奶必備信用卡。

那麼我又給一個Reference大家看看,這是今天恒生Enjoy卡的Promo Page:

從頭拉到底,都再找不到有關5%折扣的推廣,文章中間那個全年5%折扣是我在Google Search找回來的。

再看看信用卡排位,Enjoy排位竟然在MPower之下!當然這又不代表甚麼,就像我之前談滙豐香港跟Mastercard的關係一樣,表面證據就是這樣,我也不能說這一定代表甚麼,參考一下就好了。

 

【文章來源:華田銀行;已獲授權轉載。原題:銀行閑談 (88) — 八達通日日賞的終結,如何透視著虛擬銀行與恒生 Enjoy 卡的未來呢?】

【關於作者】

兒時夢想做i-banker,結果做了bank worker,還要是retail那種。過去在各大小銀行不同部門流徙,叫人借錢、催人還錢、審批貸款、出股票app、出借錢app、出信用卡、廣告策劃、銷售管理、分行佈點、生物認證、電子排隊、機器學習、敏捷開發,到現在還未安定下來。不懂財經、不懂經濟,只想談一下「銀行」這回事。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Wallace Tin

欄名 : 華田銀行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