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FlexInvest入場門檻低至100元 投資初哥點玩最好?

博客 16:30 2020/03/17

分享:

分享:

滙豐FlexInvest入場門檻低至100元 投資初哥點玩最好?

早前專欄簡單介紹了一下滙豐FlexInvest一些特點,除了令滙豐能為即將到臨的虛擬銀行戰作好準備以外,作為小市民的你和我,也在投資上(尤其是本金不多的情況下)多了一個不錯的工具。如果你的本金在200,000元以下的話,FlexInvest就真的很值得大家考慮一下了。

【延伸閱讀】滙豐推低門檻基金投資平台 直綫抽擊虛擬銀行?

FlexInvest的收費方法

這裏也再次簡單介紹一下FlexInvest兩個最特別的Product feature:

1. 最低入場門檻100元;

2. 不同一般基金平台於每個「動作」如買入、賣出、轉換時收費,FlexInvest行的是會員制每月收費,平均結餘10,000元以下免費、10,000元至200,000元每月28元、超過200,000元則以結餘的0.8%年率計算。

這兩個特點有多革命性在前文已經清楚交代了,我想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應該是「到底有幾抵玩?」。

華田就以「以一般方法於銀行認購恒指基金」和「於港交所買入恒指ETF」作為對照,一來FlexInvest本來的對象就是投資經驗尚淺的人,其可以選擇的基金數目其實只有10隻,而且大多是指數基金,適合一眾投資新丁、二來華田一直都信股神巴菲特的理念:「持續買進低成本的標普500指數基金,我想,在多數情況下是最理想的選擇」。

雖然華田比較的是恒指追蹤基金,而非標普500指數基金,相信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先來詳細列出收費方法給大家參考。

一般基金、港交所ETF和FlexInvest收費比較

事先聲明,滙豐在「傳統基金」和「股票」兩個領域都是全港數一數二地貴的,如果大家在細行買基金、或者在證券行買股票,收費的百分比和門檻都應該會比滙豐低一點點,歡迎大家在頭兩個類別打個折頭喇。

然後便是在各個本金範圍下的收費演示圖。

由於「傳統基金」和「股票」都是以每個「動作」收費,「動作」愈少、費用亦愈少,但FlexInvest則走會員制每月收費,途中不論有多少「動作」收費都會一樣,所以這裏必須華田作了一個假設,假設大家在年頭買入,並且(能忍得住手)不去做任何買賣,一年以來的總收費作比較。

從上表可以看到幾個結論:

1. 本金在10,000元以下FlexInvest完勝(事實是很難跟「免費」競爭嘛)。

2. 10,000元至200,000元層級仍然極具吸引力,因為都是收每月28元,金額愈貼近200,000元便會愈划算。

3. 超過250,000元之後,整個產品便會打回原形,雖然仍然比一般基金稍為吸引,但比直接在港交所買ETF要遜色了。

4. 望真啲其實FlexInvest適合用嚟炒基金,上面個表係Assume緊大家唔會出出入入,如果個事實係大家係會忍唔住手嘅人,咁FlexInvest就真係無得輸喇。

【延伸閱讀】大數據時代!網上Click幾下比入息證明更能左右貸款申請?

咁即係點玩最好?

講句廢話,就係各有各優點,直接說一下華田建議的方向:

1. 財富需要長時間的一點一滴累積而成,而投資只是一個放大器,同時也好好抵禦通脹,所以炒炒賣賣我通常都叫大家想清楚,始終必賺的都是經紀那群中間人嘛。

2. 所以不論高低每月投入都是個好習慣,然後就闔埋雙眼唔係咩大事都唔好沽貨走人(最好每年攞實貨「俗稱印牆紙」就最好)。呢個時候我將錢加入去ETF,因為ETF係以根據「動作」收費,唔郁佢就無咩費用架喇。

3. 咁大市都有上上落落,咁又想有返少少Mahjong money投吓機咁又點好呢?我一般會有個收費低嘅證券戶口嚟做買賣,𠵱家FlexInvest就可能係其中一個好選擇,始終我點炒都係一個價,Interactive Broker都要收你Minimum 18蚊一個Trade啦,咁比較起嚟28蚊就真係好平,但係缺點就可能係基金會無ETF咁貼市、無得玩Intra-day咯。

但係又咁講,如果大家想要High risk high return嘅,Options或者與其他Structured product或者會更合口味,基金就幫唔到手喇。

總結一個

對於開始嘗試儲少少錢嘅朋友嚟講,華田覺得大家都可以留意呢隻Product,10,000蚊以下唔使錢、本金200,000元以下的朋友,呢隻Product收費上都抵玩,如果大家亦會擔心自己會心大心細會出出入入會蝕手續費,呢隻都係好工具幫幫大家喇。

提大家一句,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詳情請留意金融機構之產品條款細則。本人亦沒有持有2833,最後祝大家喺投資市場一帆風順、一本萬利喇。

 

【文章來源:華田銀行;已獲授權轉載。原題:銀行閑談 (76) — 匯豐 FlexInvest 可能是現時香港小本投資的最佳工具】

【關於作者】

兒時夢想做i-banker,結果做了bank worker,還要是retail那種。過去在各大小銀行不同部門流徙,叫人借錢、催人還錢、審批貸款、出股票app、出借錢app、出信用卡、廣告策劃、銷售管理、分行佈點、生物認證、電子排隊、機器學習、敏捷開發,到現在還未安定下來。不懂財經、不懂經濟,只想談一下「銀行」這回事。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Wallace Tin

欄名 : 華田銀行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