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數碼轉型 想搶佔優勢要靠敏捷性管理?
▲ 企業數碼轉型 想搶佔優勢要靠敏捷性管理?
眾所周知,各行各業都正面臨數碼顛覆者(Digital disruptor)的挑戰。因為這些顛覆者的存在,顧客對服務質素的要求不但與日俱增,更尋求多變萬化。有見及此,許多大型公司都開始在它們的商業策略中強調數碼創新(Digital innovation)。在Accenture技術展望2020年的調查中,75%的受訪中國企業高管認為,創新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企業需要改變創新模式,與合作夥伴和第三方組織一起構建更緊密的生態系統。他們都深信一個道理:如果沒有前瞻性的產品和服務,公司便會迅速失去市場份額。
【延伸閱讀】【IT人學嘢】PayMe大獲成功 全靠「Agile」呢個方法
數碼顛覆者是如何憑創新的產品和服務,在短時間內獲取顧客的歡心呢?就是靠靈活性(Agility)。根據瞬息萬變的市場要求,數碼顛覆者會快捷地調整產品或服務;為配合需求,它們甚至會優化公司內的運作模式,確保顧客和員工都能享受流暢的體驗。這做法也能確保公司能吸納市場上最好的人才,為客戶提供最貼心的服務。
按市場反應改良開發近產品
如何在產品開發的過程創造靈活性呢?透過敏捷性管理(Agile methodology),盡快地把最簡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推出市場,總結經驗和市場反應,不斷進行產品優化和開發下一個MVP。
現時,部分傳統公司的產品開發團隊仍會花費以年計的時間設計、研究和開發一個產品。它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在項目的最後階段推出近乎完美,而不同管理層成員又滿意的產品。當中最常用的工具便是瀑布式開發(Waterfall development)。然而,這個方法需要面臨產品過時的風險。在現今瞬息萬變的市場,一個設計完美但開發費時的產品,無法捕捉在開發過程中顧客正在不斷轉變的需求,甚或在推出時已被競爭對手奪得先發優勢(First-mover advantage)。
幸好的是,這正是敏捷性管理能彌補的漏洞:盡快推出MVP是最佳爭奪市場和聆聽市場的方法。儘管並不是每個MVP都能全面贏得市場的認同,失敗更是兵家常事,但在推出每個MVP以後,開發人員須共同尋找成功及失敗的因素,然後在下一個MVP作出改善。另外,由於每次的MVP優化都是根據用家的真實反饋,可能會跟先前的設計大相徑庭,敏捷性管理將能幫助企業帶來更創新的產品。
敏捷性管理可應用至企業管理
許多視創新為核心能力的公司如Google和Spotify都積極地在產品開發流程中運用敏捷性管理;甚至傳統金融機構都嘗試注入敏捷性管理的理念,近年在香港較為著名的例子包括滙豐的P2P電子支付手機應用程式PayMe,在小至項目開發團隊、大至整體規劃都運用了敏捷性管理。
雖然產品導向的敏捷性管理現時被更廣泛地應用在程式開發裏,然而,低至產品開發模式、中至人力資源管理,高至整間公司的管理模式,敏捷性管理也能被套用其中。很多香港的企業也意識到靈活和創新在21世紀的重要性,逐漸探索一套最適合自身需要的敏捷式管理模式,筆者將在下篇文章以金融服務業為例,更詳細解釋敏捷性管理的優點及應用。
【公司簡介】
埃森哲公司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專業服務公司,是《財富》全球500強企業之一。埃森哲在大中華區開展業務30餘年,正在更創新地參與商業和技術生態圈的建設,幫助中國企業和政府把握數碼化力量,通過制定戰略、優化流程、集成系統、部署雲端計算等實現轉型,提升全球競爭力,從而立足中國、贏在全球。
作者:
Sher Li Tan(埃森哲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
Sunny Wong(埃森哲大中華區諮詢經理)、
Pam Poon(埃森哲大中華區諮詢顧問)
撰文 : Accenture Greater China
欄名 : 埃森哲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