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流音樂大戰】騰訊入股環球音樂的啟示

博客 12:56 2020/01/03

分享:

分享:

騰訊購入環球音樂的股權有何啟示?

在剛過去的的假期,有一則財經新聞吸引了薑餅人的目光,那便是騰訊音樂為首的財團購入環球音樂集團的一成股權,未來更有權進一步增持至兩成。雖然騰訊不是把整家環球音樂收歸旗下,但與全球最大的音樂公司結合,讓騰訊在拓展數碼音樂娛樂業務方面佔有優勢,相信必有助企鵝在音樂服務的發展。

最高可持兩成股權

環球音樂集團母公司Vivendi表示,已經同意出售10%公司股權給騰訊控股牽頭的財團。以公司估值300億歐元計,10%即作價30歐元(約261億港元),預計交易在2020年上半年完成。而在交易完成之前,騰訊財團和環球音樂集團又計劃簽署第二項協議,授予騰訊可以收購環球音樂大中華區業務少數股權的選擇權。

Vivendi又表示,騰訊財團可以在2021年1月15日之前,以相同價格買多10%股份,持股比例可以增至最高兩成。

【延伸閱讀】騰訊音樂財團入股環球音樂最多20% 另擬買大中華環球唱片部份股權

擁有廣東歌市場上下游供應鏈

大家讀畢這段新聞可能以為與香港無關,但事實上騰訊財團日後一旦直接持有環球的大中華區業務股權,便代表著着入了香港及台灣的音樂市場,連同一早已在香港經營的Joox數碼音樂串流平台,可算是擁有了廣東話音樂市場的上下游供應鏈。

在廣東歌市場,環球應是名列首位的唱片公司,皆因在香港樂壇高峰期的唱片公司如寶麗金、新藝寶、正東及百代唱片等等,都是環球唱片旗下品牌,也繼承了香港歷代廣東歌的音樂庫,例如許冠傑、譚詠麟、張國榮、張學友、關正傑等名歌手的音樂版權,這個唱片庫在數碼音樂年代可算是寶庫。因為串流音樂平台都需要大量歌曲去提高服務吸引力,而唱片公司也可從出售這些版權獲得高毛利的利潤,使唱片公司的營收可重拾升軌。

轉向付費串流服務年代

事實上,唱片行業應該都意識到數碼化才是未來的出路。美國唱片業聯盟最近公布一項2010年至2019年上半年的追蹤數字,顯示業界已經有80%收入是來自付費串流服務,付費訂閱人數更是由150萬人增加至6,110萬人。這些數字反映了科技業界過去十年的急速的演化。在2010年時僅35%美國人擁有智能手機,至今智能手機的滲透率已達81%。

過去10年聽音樂的方式也出現轉變,由買唱片再轉落手機,或者逐首歌逐隻碟在iTunes購買,轉變為付月費無限收聽的模式,這也造就了一眾串流音樂服務平台的崛起,包括Spotify、Apple Music、Tidal、Pandora、YouTube Music、Amazon Prime Music,以及香港的MOOV和來自台灣KKBox都是成功的例子。

事實上,這些網絡平台的誕生也讓音樂產業的發展由大眾化走向專門化。以往香港傳媒界所舉辦的音樂頒獎禮,是唱片公司一年一度宣示勢力的場合。但時至今日,相信連唱片公司都不會對這些頒獎禮太過認真,皆因在數碼年代,要從網上把聽眾帶回現實世界中,離不開舉辦更多的歌手及歌迷的聚會或演唱會,最重要是對中目標用戶群,才能讓音樂產業長做長有。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薑餅人

欄名 : 電玩透視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