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定存】手揸人民幣 應否做定期存款? 專家意見兩極
▲ 【人幣定存】手揸人民幣 應否做定期存款? 專家意見兩極
本港多間銀行提供人民幣定期存款計劃,入場門檻低至1萬元起,按不同起存額及存期,息率最高有7.5厘,對食息族來說頗有吸引力。不過如果投資者憂慮人民幣前景,又應否做人民幣定存呢?又有否其他投資方案取代定存計劃?
【延伸閱讀】:人民幣趨跌 銀行搶推3厘定存息吸資金
本港不少投資者手持人民幣,一來是為了應付實際需要,二來亦可作投資用途。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分享,因教學需要而經常往返中大深圳分校,所以有部分薪金以人民幣支取,方便在內地消費,但他直言:「自己都有虧蝕,而且感覺上啲嘢貴咗」。
由於部分收入及支出也用人民幣,即使帳面上出現虧蝕,因為有實際用途,他稱當中的滙率風險已稍低。
李兆波:賺或蝕都應離場
他指出,中國面對人口老化、產業發展受限和貨幣滙價不穩等問題,顯示當地經濟系統「有問題」,自己本身已預留一筆人民幣作日常開支之用,但卻沒有在內地開展其他投資計劃。現時人民幣兌美元的走勢持續向下,他建議不論在人民幣定存計劃中賺或蝕的在港人士,也應及早離場。
王良享:6個月或以上定存計劃可取
但另一方面,中美雙方敲定將於10月重啟貿易磋商,人行近日亦重啟逆周期因子,整調人民幣美元中間價至較強水平,刺激人民幣反彈。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大中華)董事總經理王良享分析,人民幣獲官方指導下,不會持續走弱,預料離岸人民幣會維持在7至7.2水平。
王良享認為,人民幣滙價長綫來說未必會急挫,建議可敍造6個月或更長的人民幣定存計劃,以鎖定利息回報。
小心「賺息蝕價」風險
投資角度而言,若投資者對人民幣未有太大信心,李兆波建議可將人民幣資金轉換港元,並投資在本地藍籌股上,中長綫回報可更吸引,而他推薦的有股息率達4.5厘的恒生銀行(00011)。
有分析指,若中美談判未能取得進展,人民幣恐怕繼續走弱。若投資者保留以人民幣成為貨幣單位的收息投資,有機會「賺息蝕滙價」,投資者應衡量個人風險承擔能力,再作出合適的財務部署。
記者: 黃素珊
欄名 : 存款收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