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治香港】政府要管好香港 先要了解香港人這4個特質

博客 12:41 2019/08/30

分享:

分享:

【管治香港】政府要管好香港 先要了解香港人這4個特質

香港果然是一本很難讀得懂的書。內地朋友很認真的提醒我,一定要即時收看國務院港澳辦就香港近日事務舉行的記者會,事關那是很嚴肅的信息。事前就記者會的內容有過很多傳言,而有過一種說法是,就算會上發言的內容不怎麼樣,單是召開這樣的消息發布會,它本身便很有象徵意義。

的確,很多時候我們不要只看白紙黑字的東西,擺出哪一種姿態也是重要的信息。

但香港社會怎樣反應呢?股市在記者會之後跌幅明顯地收窄了。

這個跌幅收窄的反應頗有意思。這也可以說是很典型的香港式回應。如果北京真的很想「讀通」香港這本書,或者他們應該從這個現象開始好好學習。

1.香港人要有選擇

首先,香港人不習慣/不喜歡/不懂「學習」中央(或應說是任何官方)文件。由字裏行間到「畫公仔畫出腸」,以至擺明車馬、七情上面、做好姿勢,香港人都不會「你講我就要跟」。希望香港人做些甚麼,不做些甚麼,一不可以用禁止的方式,二不可以沒有選擇。

2.香港人重視「預期」與「實際」落差

第二、香港是一個操作性很高的社會,中央發出信息會否引起震盪,既要看預期,也要看實際。記者會上所講的,基本上符合預期,部分更是「市場早已消化」,於是收市前「跌幅逐步收窄」。你說香港人沒有收到信息嗎?不是。他們自有一種解讀。不害怕嗎?不完全不是,但也不完全是。

在很多香港人眼中,負面的是北京警告不要觸及一國兩制的底綫,但正面的是解決問題還是在於香港的那一制的範圍之內。所以,(股市)跌過之後,會出現「跌幅收窄」。

3.香港人做事要「心服口服」

第三、香港人很看重「條氣順唔順」(順氣/不順氣)。如果能叫他們「寫個『服』字」,那就不駁嘴,並且做得很好,事半而功倍,超額完成。如果他們不服,而更嚴重的是覺得不順氣,那就一定「勢係假」。在香港,勉強一定「無幸福」。今天,呼籲社會各界抵制暴力,一定要先令香港人服氣、順氣。

4.「經濟手段」並解決問題妙藥靈丹

可以用經濟手段(例如港澳辦所講的青年人學業、就業、創業)來交換嗎?不見得。雖然香港人「怕蝕底」,但那不等於少少好處便可換來順氣。很多時候香港人「見錢開眼」(青年人也不完全例外),可是一般而言,「買到個身,買唔到個心」。

過去多年北京以為一是力推愛國主義,不然就推經濟主義,其實一直沒有效果,很多時候更是產生很大的反效果。簡單一句,就是不懂香港人和香港社會。對於社情、民情,一直都不了解。

現在,我們眼前所見,的確是很深的矛盾。很多事情都需要回到基本,重新疏理。那個結,打得很死。作為解開死結的第一步,必須令人覺得有機會「條氣無咁唔順」。特區政府全無表示,恐怕一定不能促成這個第一步。

【原文標題:港府最大問題 不懂「香港社會ABC」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呂大樂 香港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講座教授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