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空間愈開愈多 競爭激烈難生存?
共享空間於近年如雨後春筍,但市場需求是否真的如此強勁?年輕夫婦黃文威(Dick)和黃嘉淇(Kathy)於2年前開辦共享空間「好時光」,因其他業務發展決定結束。開辦共享空間期間,他們面對甚麼困難?
【延伸閱讀】:為夢想可以去到幾盡? 夫妻檔宣揚市集文化 共享空間蝕住做(短片)
平日人流疏落 僅周末較為熱鬧
Dick與Kathy在2年前為自己物色新工作室時,想起當時身為設計學生,無工作地方的苦況,故萌生開設共享空間的念頭,並與自己的工作室結合,開設了「好時光」。
不過,二人在「好時光」開業不足2個月,便發現目標客人並無此需要。「好時光」平日人流稀疏,只有周末較為熱鬧。而客人也非他們預期的學生,而是有副業的上班一族。他們大多經營網上商店,趁工餘時來為產品拍攝、包裝。
以推廣藝術文化為主的「好時光」,除了分享空間予自由工作者外,亦會舉辦市集、工作坊、音樂活動或外租場地作拍攝,以解決人流不穩定的情況。他們認為,近年共享空間界的競爭日趨激烈,加上外國大型公司進駐,要吸引客人到訪愈來愈難。
【延伸閱讀】:摩登中醫師開茶飲店 如何靠網絡開拓市場?(短片)
欠投資者支持 難長遠發展
近年香港的共享空間愈開愈多,「好時光」的經驗,是否代表「共享」這個概念並不適用於香港?Dick表示,由於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及日本等的共享工作室都有與投資者合作,讓他們可在共享工作室內,尋求有潛質的人才或初創公司。但基於在香港這股風氣並不流行,因此共享工作室主要僅是為人才提供工作空間,兩者無法相輔發展。
他們認為,現時香港的政府、商界及消費者,均欠缺對藝術行業的支持,故希望盡自己所能,鼓勵藝術工作者追求夢想,因此,他們不惜以成本價或低於市價的租出地方,予藝術工作者或小店,舉辦市集及工作坊等活動。即使「好時光」即將結業,他們亦希望以另一個方式延續「好時光」的精神。
欄名 : 創業id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