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他奶業績後急挫 10倍股神話破滅?
▲ 維他奶業績後急挫 10倍股神話破滅?
維他奶公布了截至2019年3月底止的年度業績後,股價直插無水花,長升長有神話是否已告一段落?先看業績,維他奶最新18/19年度收入達75.3億元,按年升16%;純利7億元,按年升19%,毛利率由53%升至54%,每股盈利0.656元,增長按年升18%。
增長遜預期觸發沽壓
雖然增長放緩已屬市場預期,尤其下半年增速因為季節性因素一般較上半年低,但由於收入及純利均低於市場預期,每股盈利增長較之前預期增約30%低,所以引發沽盤湧現。
18/19年度,維他奶上半年的收入及純利,分別按年升22%及30%;下半年,收入及純利,分別按年升9%及跌6%。若撇除滙率影響,下半年收入及純利,分別按年升14%及1%。可見在截至2019年3月底止的6個月,增長出現放緩,而且滙率影響明顯。
在調整過後,若以36.5元計,歷史市盈率(PE)為55.6倍。另外,假設每股盈利增長符預期,歷史PE應回落至約53倍,為2013年至2018年5月間最高水平,所以增長遜預期,股價出現修正實屬正常,現時估值較為合理。至於調整前超過70倍PE,估值顯然過高,部分除了受市場情緒影響,亦包含5月底被納入MSCI指數的技術性因素。
維他奶的未來前景,投資者需要關注幾點:
1. 內地業務增速
從剛公布的業績見到,內地市場佔收入比重已由57%升至62%,香港及澳門收入佔比則由33%跌至30%。經營溢利方面,內地及港澳佔比分別為62%及29%。內地市場發展空間始終較香港大很多,相信未來佔比仍會繼續增加,重要性將再提高。
不過,內地市場在下半年的增速顯著放緩,頗令市場跌眼鏡。於18/19年度,維他奶內地全年收入增長按年升25%,低於上財年39%。經營溢利增長33%,明顯低於上財年71%。經營溢利增長較收入為快,由於原材料價格利好,高產能使用率有助現有市場的強勁增長。
於18/19年度上半年,內地收入及經營溢利,分別按年升33%及42%;於18/19年度下半年,收入及經營溢利,分別按年升13%及8%,按當地貨幣計,則分別升22%及23%。
維他奶預期增長放緩相信是源於幾方面:
- 在高速增長後放緩,部分原因是規模已有相當水平;
- 競爭加劇,除了蒙牛(02319)及伊利等紛紛加入豆奶市場,不同品牌亦殺進檸檬茶市場,好像康師傅(00322)剛推出了名為「茶參廳」的檸檬茶,主打「雙檸搭配,正點港味」概念,顯然匹配香港品牌維他檸檬茶;
- 大規模產能受限,於廣東省東莞市常平鎮興建新生產設施,預期2021年4月才投產。香港產能亦在提升中;
- 資本開支增令短期盈利受負面影響。
2. 原材料及人民幣走向
今次業績反映,生產量增加令生產效率提升,加上有利的商品價格趨勢,尤其是糖和紙包裝,是令毛利增加的利好因素,而人民幣貶值則為負面因素。
另外,大豆亦是一大變數,因為內地業務所採用的黃豆均於當地採購,所以若中國停止購入美國農產品,將會對維他奶造成直接影響。不過,相信屬於可控,有需要亦可部分轉由香港或其他地方進口。
至於人民幣滙率問題,首席財務總監劉健成表示:「集團在內地的買賣均以人民幣交易,因此收入和開支均會自然對冲。」他亦指,若未來在內地的資產多於75%,才可能會考慮轉以人民幣結算。
大豆及人民幣走向長遠不用太擔心,分析時亦可撇除滙率因素,因非經營問題,但要提防短期半年或一年影響較大,如人民幣繼續貶值會不利業績,市場仍是會對此有反應。
3. 銷售支出增長
維他奶表明會加大品牌投資,擴大分銷網絡及增加銷售人員都會令支出上升。上年度總經營費用就按年升18%,而市場推廣、銷售及分銷費用增加22%。未來要看相關開支能否收效,以及成本能否有效控制低於收入及盈利增速。
最後,股價下跌創造了買入維他奶的機會,相信歷史市盈率50倍應已會有頗大支持。
撰文 : 梁耀康 CFA, CFP、The Motley Fool HK萬里富財經專欄作家
欄名 : 生活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