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錢 VS 年年去4次旅行 早享受定想遲享受生活?
積臣身為90後,間唔中都會睇下年青人聚集嘅論壇,最近連登討論區有個話題成為咗網絡熱話,有巴打分享話如果將每年去日本旅行嘅錢儲起,儲17年直至50歲,本金加回報都只係得230萬,樓都買唔到,更索性話不如活在當下。
【網民講呢啲】︰年花4萬旅行? 不如儲起投資滾存230萬
儲蓄目的
首先,積臣要講嘅係,呢位巴打咁樣儲蓄目的喺邊?每個儲蓄計劃應該有一個目的,但如果想儲錢full pay買樓,積臣覺得不切實際。因為你儲得嚟,樓價已經升到無影,而且人工增幅係永遠追唔上樓價升幅。就算未來樓價大跌,呢筆錢都未必可以full pay買樓喇,除非好似03年沙士嗰時啫。所以呢位巴打所謂嘅命題話靠儲蓄full pay去買樓,其實係不切實際。
買樓要靠借貸
一般香港打工仔無乜可能可以full pay買樓,但要買到樓,搵銀行做按揭係走唔甩,按揭嘅原理其實就係借錢,向銀行借錢買樓,然後你每月要還部分金額及利息。無錯!當你一做咗按揭,你就開始負債,但大多數人都走唔甩呢個遊戲規則。要申請到按揭,前提要有一筆首期喇,咁首期唔儲又邊會有呢?
積臣認為係香港呢個環境上車,靠自己一個係最難,但同伴侶一齊向目標進發嗰時,就可以加快儲到首期速度,亦都更易過到壓測。
放棄旅行?
之前某位名人講過「睇少啲戲,去少啲日本」,就可以上車。呢位名人講完之後,當然遭到網民圍插喇!積臣身為後生,叫人唔去旅行亦都係離地,都要明白旅行可以增廣見聞之餘,又係港人抒發生活壓力嘅方法之一。積臣都會去旅行,但會叫人「無咁大個頭唔好戴咁大頂帽」,假如你每月搵得嗰萬幾蚊,就唔好每年用4萬去旅行喇,「睇餸食飯」好喇!
愈早儲蓄愈好
你唔儲錢,17年後你會連230萬都無。到時你人到中年,開始要考慮退休問題、資產要點分配等,但好抱歉,到時可能有其他家庭支出、醫療開支等,甚至係中年失業,要一筆應急資金維持生活。到時你想額外儲一筆退休金都未必得。
積臣幾時都同意儲蓄好重要,未雨綢繆,但230萬唔應該成為你退休後唯一嘅資產,更重要係資產分配,優質財富管理可參考「理財金字塔」概念。
【理財金字塔概念】︰優質財富管理前先要識的「理財金字塔」
積臣亦建議愈年輕就愈應該開始儲錢,利用複式效應,滾大財富。愈後生、財政壓力愈細,你先有多餘錢去儲蓄。就算後生時人工唔高,每月攞一筆錢去儲蓄可能會手頭緊一啲,但年輕時辛苦,當可以利用到複式效應滾大財富,未來生活就會輕鬆一啲。
【複式效應概念】︰每日少飲一杯咖啡 就可以變成有錢人?
又或者進一步地諗,當樓價大跌,又或股市大跌,有人有一筆錢可以大肆掃貨,買樓、買股嗰陣時,你就會嘆「如果我有呢筆錢就好!」機會始終留畀有準備嘅人。又有幾多人可以估到98年金融風暴、03年沙士,令股樓大跌?但而家積臣最常聽到啲人呻「早知當年淘大花園咁平,買咗佢,而家升咗咁多喇」。
【作者簡介】90後製作公司打雜,熱愛打機,亦愛行山吸收靈氣,希望快啲儲夠錢享受人生。
撰文 : 積臣
欄名 : 積財有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