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年金、強積金自願供款 扣稅懶人包!
▲ 延期年金、強積金自願供款 扣稅懶人包!
為鼓勵市民及早儲蓄,準備好退休生活,由2019年4月1日起,政府為購買「合資格延期年金產品」(QDAP)或作「強積金自願性供款」的市民,寬減最多6萬元扣稅額。10Life整合了一個扣稅懶人包,讓讀者了解實際可扣多少稅,以及在投保「延期年金」前,需要考慮的因素及注意事項。
「強積金自願性供款」的款項必須要放進強積金計劃中的「可扣稅自願性供款戶口」,以享扣稅優惠。該戶口內的款項只可在65歲退休或其他積金局指明的情況下方可提取。
延期年金是什麼?
年金是一種長期保險產品,坊間亦有稱年金為「自製長糧」。 一般來說,年金產品分為供款期、滾存期、及入息期。
對於延期年金,投保人通常在年輕或在職時分期供款,讓保險公司滾存生息,之後,便可於指定年期或年齡開始,獲得保險公司分期派發的年金收入,直至保單訂明的終止期。
「延期年金」與「即期年金」有何分別?
市面上亦有「即期年金」的產品,如政府推行的「香港年金計劃」。「即期年金」與「延期年金」的分別在於供款及滾存期,「即期年金」要求投保人於短時間內作出大額供款,之後隨即獲得年金收入。
「延期年金」比「即期年金」金額供款額低,預期入息亦較高?
供款滾存涉及時間,時間本身不應被視為免費的。雖然延期年金的派發金額絕對值可能高於即期年金,但留意的是,延期年金的滾存期長達數十年,屆時,$1的價值低於現在派發的$1。
怎樣的「延期年金」方合資格扣稅?
延期年金產品必須要符合一系列的條件,方可獲扣稅資格,包括:
- 保費總額最少為18萬港元
- 供款期最少5年
- 年金領取期最短為10年
- 年金領取人須年屆50歲或以上才可領取年金(即入息期需要在投保人50歲以上)
- 保單須披露產品的內部回報率(IRR),並清楚列明保證金額及非保證金額
- 附加保障,如危疾保障、住院現金等保費,須與年金的保費清楚分開
- 最低保證回報必須高於以下比例,並按供款至入息期長度而釐定:
供款開始至入息結束 | 最低保證部分 |
30年以下 | 70% |
30至40年 | 60% |
40年以上 | 50% |
合資格的產品的保單年度摘要上,會印有以下標誌:
可以慳稅多少?
市民投保「合資格延期年金」產品,以及進行「強積金自願性供款」,可享每年度合共最多6萬元的扣稅額。要計算實際慳稅金額,應將款額與邊際稅率相乘,以6萬元的扣稅額及最高收入的邊際稅階17%計算,每年度最高可以慳稅$10,200。
舉例﹕一個年收入為$700,000的在職人士,投保延期年金的年保費為$60,000
家庭成員:妻子、兩名年幼子女;並供養一名非同住的父親
如果夫婦均為納稅人,他們之間可靈活調配合資格延期年金的保費,以享合共120,000元最高扣稅額,惟前提是每人申請扣除的上限不可超過60,000元。
比較「延期年金」時,應考慮什麼?
1. 入息期
年金產品通常都有指定派發金額年期,例如派發至投保人85歲、95歲或終身,越長派發年期越能對沖長壽風險,但投保人要留意,保險公司會否因延長派發期,而攤薄每期的派發金額。
2. 內部回報率(IRR)
供款期、滾存期間究竟能生息多少?內部回報率可作為指標,計算整個現金流的的年度回報率。
3.「保證回報」/「非保證回報」比例
由於年金產品是用以應付退休後的生活,若果產品最終未能兌現,會對晚年生活有大影響, 10Life建議,如果投保年金產品是為了退休後的生活,應盡量選擇有較高「保證回報」的產品。
如保證回報比例僅佔一半,意即退休後僅能保證獲得一半的金額;而非保證部分,保險公司是有權派發少於預期數字的金額。
4.「早期身故賠償」
若投保人完成供款,但就在尚未回本時不幸身故,受益人可獲身故賠償,形式可以是一筆過身故賠償,或者由受益人繼續收取餘下年金。有關賠償金額亦是考慮因素之一。
投保延期年金有什麼要注意?
提早退保,會損失大部分金額-延期年金與儲蓄保險類似,提早退保時會損失大部分金額。對於部分產品,如在投保一兩年後退保,能拿回的金額大概只得數個%。
要留意派發的保證/非保證金額比例是否平均-「保證金額」與「非保證金額」比例可以隨時間而改變。例如當投保人65歲時,保證金額會較少,然後才逐漸提高,但產品宣傳資料上所顯示的可以是個平均數。因此,投保人或有機會在退休早期拿的金額很少,讀者因此要加以留意。
最後更新日期:01/04/2019
【文章來源:10Life;已獲授權轉載】
10Life是個保險比較平台,為用戶提供專業及中立的保險資訊。10Life團隊有精算師、保險產品專家及醫生顧問,致力解構各種複雜的保險產品。我們著重對消費者重要的因素,釐訂保險產品的評分準則,透過客觀的數據分析,計算出保險產品的評分。
撰文 : 10Life
欄名 : 保險解碼